怎么拯救單親孩子自卑心理
我們通常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很叛逆,不容易溝通。其實,他們的心里是非常自卑的,需要身邊的親人朋友和社會的關心。隨著社會上離婚率的上升,單親家庭增多,這一變化不僅影響學生社會文化素質,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更為突出。單親家庭子女心理自卑現象較為普遍,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那么,單親孩子的心理該怎么來拯救呢。
一、 單親家庭子女心理自卑的成因:
1、父(母)的遺棄和冷落。夫妻離婚時,有的對孩子關心不夠,不愿承擔子女的監護義務甚至 把孩子“推來推去”;有的父(母)雖然接納了孩子,但沒有真正承擔起責任來,不關心,甚至打罵。這樣的“拋棄”和冷待,使孩子體味不到父母的關愛,“我是一個沒人要的孩子”“沒人疼的孩子”這使青少年的人格、自尊嚴重受挫,極易產生自卑心理。
2、情感的缺陷。青少年不僅需要物質享受,同時還有強烈的情感需要。單親家庭中不管是沒有父愛,還是沒有母愛,都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家庭情感體驗。當聽到別的同學談論自己的父母如何關心和疼愛自己時,他們心里充滿痛苦和沮喪。自己是另一類人,無法同他人相比,很自卑。
3、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當代中學生日常消費呈上升趨勢,且有較強的攀比心理,一些工薪單親家庭的子女,由于手頭拮據,不敢參與同學聚會,如:生日Party、旅游等等。總覺得低人一等,很自卑。
4、教育的失誤。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缺乏應有的耐心,方法簡單,擺出“我說了算”的家長作風,甚至粗暴打罵,認為“不打不成才”。還有的家長和老人過分關心,不讓干這不讓干那,而進入青少年時期的孩子,他們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識急劇發展,希望自己獨立自主,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自尊心受挫,或是長期有人“照顧”,養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理能力較差,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有的造成性格上孤僻、膽小和過分的自我封閉,與同齡人交往中感到“什么都做不好”,會感到很自卑。 學校教育中,教師的教育方法嚴重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單親子女感情大多十分敏感和脆弱,老師的批評往往認為說自己,認為老師瞧不起自己,對老師有了排斥心理。如果老師處理問題不能一視同仁,甚至一點點“偏向”就能使他們自尊心受挫。公開的點名批評、斥責、挖苦極易挫傷自尊心,產生自卑感。 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學校和家庭對青少年學習成績要求都較高。父(母)叮嚀“我帶著你可不容易,你可得爭氣啊!”老師加倍關心,一但成績不理想,父(母)情不自禁地數說責罵、甚至懲罰。“考成這樣,沒大出息了”,老師也倍感失望。父(母)的否定,老師的失望,使其感到自己太笨了,形成了不準確的自我評價,增強了自我否定意識,極度自卑。
5、社會評價的偏見。離異家庭往往成為一些人議論的焦點,常有人評頭論足, “X X X ***跟別的男人跑了”“X X X 他爸跟X X 又好上了”,鄰居、同學說三道四,添油加醋者有,歪曲事實者也有,還有一些學生及家長排斥他們,說這種家庭的孩子思想不健康,這些都給孩子心理投下巨大的陰影,導致青少年自卑心理形成。 除了上述幾個方面外,還有一些因素會導致自卑心理形成,如:生理因素、智力因素、交際能力等等。而自卑的形成又與學生個體心理品質有直接關系,同樣的遭遇和挫折,意志堅強的人能夠挺過去,意志薄弱的人會被困難擊倒,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形成自卑心理。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