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裝病逃學,家長可以假裝相信
不想上學、厭學,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孩子想出各種辦法選避學校、逃避學習,“裝病”就是其中最慣用的一種手段。對待裝病的孩子,父母只需要把他們當“病人”一樣伺候,給他們愛和關心,緩解他們內心的恐懼,喚醒他們的愧疚,孩子大多會回到學校上課。
在父母看來,孩子不去上學,就拿生病當借口,這就是“裝病逃學”。但有的家長一味地逼問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是不是學習上遇到什么問題,和老師關系怎么樣,和同學是否鬧矛盾、打架了……這樣做會把孩子問急了,干脆什么都不說,或者直接頂撞父母:“我的事兒你們少管!”
期中考試時,一位初一年級的班主任來找我,向我講述了一件事,她們班一位成績不錯的女生因為頭痛經常請假,問我有沒有什么辦法解決。我對她說:“周三上午10點,你帶她來找我吧。”
轉眼到了周三,上午10點,那位老師領著一個眉清目秀,有些柔弱的女生來到我的辦公室。我把班主任打發走,摟著女生的肩膀讓她坐下。對她說明了保密原則,我簡單詢問了她幾句,她就向我說出了她內心的真實想法。原來她和班里的一位女同學是好朋友,兩個人的成績一直都是數一數二,但她害怕有一天朋友會遠遠超過自己,心里很是焦慮,就出現了頭痛的癥狀。媽媽平時對她要求嚴格,期望她能保持班級第一。這次說她裝病,就逼著她到學校來上課。
這位女生的病看來不是“裝”的,她主要是因為敏感、嫉妒、多疑,過分在乎自我形象而選擇了退縮。因為她內心的焦慮和恐懼,出現了“軀體化”癥狀。而媽媽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強逼著孩子來上課,這樣的做法顯然無法讓孩子的內心得到足夠的安全感,也會讓孩子漸漸遠離父母。
無論什么原因,我們都要洞悉孩子的心理,讓孩子采取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
孩子“裝病”逃學一定有原因,我們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和成長規律,接納和理解孩子。把孩子當“病人”一樣伺候,具體可以按以下方法來做。
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心。楊瀾在“裝病”時,父親跑遍全城給她抓藥,讓她感動不已,深深體會到了博大的父愛。父母愛的暗示是讓她不忍心繼續“裝病”的原因之一,這無疑給她的心靈注入了大量愛的清泉,使得她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時時抱有樂觀向上的態度,用自己心中漫溢出來的愛滋潤著每一個鐘愛她的觀眾和讀者。孩子裝病,我們就拿他當“病人”一樣伺候,父母之愛會讓孩子充滿力量,心生感動,從而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要教會孩子勇敢面對。膽小敏感的孩子總是在意別人對他們的評價,用別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如果遭遇不好的評價,這樣的孩子很容易產生逃避心理。我們需要用言語暗示孩子:你一定可以的!你能行!你是一個勇敢堅強的孩子!孩子在我們的暗示下,會真的如我們所愿,變得越來越堅強,越來越勇敢。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