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請多給孩子“一分鐘”
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都要與孩子達成默契。請給孩子一分鐘的時間吧,讓孩子在自尊中得到心理的滿足,在笑聲里讓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徹底,更圓滿。
前兩天,與妻一起去商場溜達,在兒童專柜前,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在一堆玩具前流連忘返,媽媽厲聲催他走,他都置之不理,充耳不聞。爸爸氣了,過去三巴掌下去,打得孩子“哇哇”大哭,但孩子耍起了牛脾氣,仍是拽不走。搞得小孩委屈,大人尷尬。
回來的路上,又遇到了一家祖孫三代在街頭漫步,也許是小女孩走累了,蹲在地上不愿起來,無論媽媽奶奶怎樣大聲喝斥,低聲軟哄,孩子就是半步也懶得走了。可能是大人也抱累了,與孩子展開了對峙,雙方出現了僵持的局面。
妻一邊走一邊說,他們太不會處理這些小事了,給孩子一分鐘時間,什么問題都解決了。
我想起兒子小時候,在鄰居家玩到興頭上,喊他不回時,妻總是先撫摸起孩子的頭,輕輕地說:“天晚了,該休息了,再玩一分鐘就走了,行嗎?”孩子見有商量的余地,媽媽又給了他機動的時間,怎好意思再固執己見。其實,孩子有時候并不清楚一分鐘是多長時間,但口頭協議一旦簽訂,幼稚的自尊心、天生的守信感就會讓孩子乖乖聽話,在大人說“一分鐘到了”時,很自覺地停止手里的活動,心滿意足地跟大人回去,皆大歡喜。
孩子出去時興致勃勃,逞能逞強,時間一長,也會累乏。他不理解大人的苦累,不管大人的困難,只是按自己的意志要求大人抱著他走。這時我們應鼓勵孩子走一分鐘,大人再抱一分鐘,走走抱抱,其樂無窮。既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也減輕了大人的負擔,何樂而不為呢?如果不問青紅皂白,只一味地拒絕孩子,不給孩子有回旋的余地,孩子就覺得失了“面子”,產生逆反心理,抵觸情緒,孤注一擲,拒不執行大人的“命令”,與大人對著干,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無趣,大人尷尬,一家人不歡而散。這也有悖于我們帶孩子出來的初衷,讓本來的好心情被這點點滴滴不快攪得又煩又亂,以致事與愿違,得不償失。
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都要與孩子達成默契。請給孩子一分鐘的時間吧,讓孩子在自尊中得到心理的滿足,在笑聲里讓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徹底,更圓滿。
相關文章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