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陪讀”弊大于利:孩子容易有心理問題
“孟母三遷”的故事,國人都了解。現而今,為了孩子能上所心儀的學校,不少現代“孟母”忙著搬家,有的家長還停薪留職甚至辭職當家庭主婦專職陪讀。一時間,陪讀似乎已成為一種時尚,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客觀而言,我國的優質教育資源一直處于稀缺的狀態,跨區就讀早已成為普遍現象;如此一來,孩子們上學的時間就大大增加,有的甚至長達一兩個小時。為了節省時間,一些家長索性在學校附近租房,陪孩子一起學習。這樣看來,在“中國式陪讀”的背后,有著“中國式”的無奈。
按理說,家長為孩子學習生活創造好一些的條件,這本無可厚非。但不惜以夫妻分居、放棄工作、丟下生意等為代價,到學校附近租房陪讀,這種做法就顯得過猶不及了,更與“孟母三遷”的本意相悖。這種有違教育科學理念的“中國式陪讀”之所以能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除了傳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陳舊觀念仍在作祟外,與家長們的攀比和從眾心理不無關系,也與“獨二代”、“獨三代”的嬌生慣養等密切相關。
“中國式陪讀”是把雙刃劍,但明顯弊大于利。影響了家長的事業和正常生活不說,就連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初衷恐怕也難以實現。一些教育專家經過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陪讀孩子發生心理問題幾率遠遠大于正常孩子,尤其是過度依賴性陪讀可能會給孩子健康成長帶來諸多不良的心理陰影。包括造成怯懦膽小、依賴性強、缺乏自信、獨立性差、社會適應不良、人際關系不佳等,甚至可能發生逆反心理、厭學棄學等極端問題。
陪讀,最后陪成孩子陽光成長的絆腳石,如此嚴重后果家長們不應小覷。再進一步講,孩子們總有一天要長大,離開家長羽翼的呵護去獨自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陪著牽著又能到何時呢?從這個意義上講,讓孩子早些心理“斷奶”,早些自立自強,不僅是長遠之策,更是明智之舉。
此外,現在學校、商家、媒體釋放的一些類似“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輿論,加重了家長的焦慮感,家長要理性看待陪讀,從現實出發考慮什么樣的環境和生活狀態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這需要和孩子對話,傾聽孩子的想法。畢竟,單純的學業優勢并不足以讓孩子在社會上自立。
面對林林總總的“中國式陪讀”,我們在批評應試教育弊端,呼喚教育體制改革的同時,作為家長首要的是做出冷靜的思考、科學的抉擇,而不是盲目跟風、攀比從眾。記得魯迅先生在上世紀初就曾經提出過這樣的問題——現在怎樣做父親?筆者認為,盡管時間已經過去了100多年,但這個問題依然值得深思:今天,我們應當怎樣當家長?
都說父母是小孩最好的老師。“父母有父母的工作,孩子有孩子的任務。”在筆者看來,父母努力工作本身就是以身示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家長應該做的更多的是不斷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讓孩子自主挖掘潛能。而不是大事小事都包辦代替,這樣終究會讓孩子失去應該有的經歷,缺少必須有的自主判斷力,進而影響到小孩的成長,為日后人生道路的發展埋下隱患。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