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揭秘孩子喜歡父母的床的原因
孩子長大了,應當分床甚至分房睡覺了。然而何時分開比較好?這問題看似很小,卻讓很多父母討論不休,傷透腦筋。采訪中發現,不少孩子遲遲不敢一個人睡覺,甚至有的上了初中還沒有跟父母分開睡。
然而,大多數父母對此頗不以為然:“這還算個事?上小學前分開不就得了!”“現在孩子還小呢,睡覺不挨著我他根本睡不著,而且我也不放心,夜里蹬被子著涼了怎么辦?還是等大點再說吧!”……調查表明,很多在五六歲甚至年齡更大還要和雙親同床睡覺的孩子,其日后往往依賴感重、缺乏安全感和自主意識。專家指出,這種問題的產生,多是由于父母在孩子養成睡眠習慣的年齡段,未能及時幫助他們調整而導致的。孩子獨立睡眠的良好習慣應盡早培養,年齡越小效果越好。
分不開
多因母親態度
樂樂5歲了,但樂樂媽還不同意和兒子分床睡。她的原因很多:“我兒子一直都是跟著我睡覺,要是睡覺的時候他抓不著我的胳膊,就會哭。再說現在有時天很熱,家里晚上都開著窗戶或空調,他一個人睡我怕他踢被子著涼,還是等大一點再說吧。”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她是32歲才當上母親的,認為能夠時刻陪著孩子是一種幸福,等以后兒子長大了,想陪他恐怕都沒有機會了。要被趕到小床去睡的爸爸“憤憤不平”地對兒子說:“你都這么大了,為什么還要跟媽媽睡啊?自己睡一個床多舒服!”已經習慣了入睡時有媽媽陪伴的樂樂同樣極不情愿地擺出了許多理由:“我害怕好黑好黑的夜!”“沒有媽媽在我身邊,我睡不著!”“我半夜里會被妖怪吃掉的!”……甚至使出了拼命哭鬧的“殺手锏”,誰勸都沒有用。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媽媽心軟了,爺爺奶奶心動了,孤軍作戰的爸爸也只好舉起了白旗。到目前為止,樂樂還牢牢堅守著媽媽被窩旁那塊屬于自己的“根據地”。
天津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兒童發展中心主任趙蓓副主任醫師對此表示,孩子“戀上”父母的床,很多時候是媽媽的錯。就像樂樂這種情況,他之所以能長期“霸占”大床,是因為樂樂媽主觀上不愿意與兒子分床。很多媽媽,尤其大齡得子者和單親媽媽都容易這樣,認為與孩子同睡能使母子在身體和感情上更親近,并能減輕夜間育兒的麻煩和孩子的恐懼。另外還有許多年輕父母,與孩子分床睡的最大障礙就在于對孩子不放心,總擔心分床后孩子會蹬被子著涼、被毯子蒙住頭不能呼吸、摔下床等等。而孩子只要跟媽媽一起睡形成了習慣,自然也就很難自動回自己小床上去睡了。
趙蓓說,睡眠方式其實是由孩子的個性特點、父母的養育方式和價值觀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陀^地說,上述家長的想法并沒有錯,但家長對孩子的愛應當是一種理性的愛,這種愛應首先建立在對孩子成長有利的基礎上。孩子與成人一起睡,不利雙方吸入新鮮空氣,很可能互相打擾彼此的睡眠,不利于形成良好睡眠和衛生習慣,也不利于保障睡眠質量和時間。長時間與父母同床睡覺,還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可導致其缺乏獨立性、過分依賴父母,影響其正確性別意識的形成,甚至造成性格或心理上的缺陷。
樂樂媽媽們的當務之急,是要努力擺脫心理上對孩子的依戀,并清醒認識到自己對孩子溺愛的危害性,豐富自己生活內容,適當對孩子放手,應注重培養孩子具備足夠的安全感、自信心和獨立自主的感覺。孩子獨立睡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只要父母態度溫和而堅定地堅持同樣的做法,不出爾反爾,孩子完全能夠適應新的睡眠方式。此外,分開睡覺時,父母不舍是人之常情,尤其對孩子有依戀情結的媽媽剛開始與孩子分床時失落情緒難免突出,對此家長應努力控制、盡快調整,必要時可向兒童專業心理醫生尋求幫助。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