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是青少年的一種心理疾病
社交是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動,可是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發現有的孩子怕見生人,甚至與熟人談話時都感到緊張和臉紅,不愿到人多熱鬧的場合。是什么讓他們會有這種有足無措的體現呢?這種體現就是社交恐懼癥!
孩子在社交過程中有時還會口齒不清、口吃、不敢抬頭看人。嚴重時,在與人交往中出現惶恐不安,出汗、心跳加快、手足無措等現象。這些現象稱之為“社交恐懼”。這些孩子常常被某些家長誤認為老實、聽話、不頑皮。其實,這些孩子的心理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是孩子自卑的外部表現。
這些孩子在生活中常受到父母的批評。有時只是因為一個小小的過錯而遭到父母過分嚴厲的訓斥,甚至受體罰;有時則是父母情緒不好而毫無道理地把煩惱發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這種家庭里,便會產生懼怕心理,甚至不能辨別該做什么,該說什么,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孩子大多數時間生活在恐懼和焦慮之中,他們從父母的行為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自己很無能,總是做錯事,是個沒用的孩子。
這類孩子長大后,可能會有程度不等的社交恐懼傾向,嚴重者會成為社交恐懼癥患者。患了此病,無法建立穩定的人際關系,他們會變得內向、孤獨,人生觀也變得消極、悲觀。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孩子患上“社交恐懼”呢?
1.作為父母應重視并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社交恐懼傾向。及時審視自己對待孩子的行為是否恰當,并盡早糾正不恰當的教育行為。給予孩子更多愛護、表揚和鼓勵。
2.有時人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過分緊張,而是由于知識領域過于狹窄,或對當前發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因此,平時要讓孩子加強對文學、音樂、藝術等方面的學習,多看課外書籍、報刊,廣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有了知識會幫助他樹立自信,克服羞怯。
3.孩子在交往中出現上述癥狀時,教會孩子有意識地做數次深而長的有節奏的呼吸,心里要想著自己與對方是平等的,這可以使緊張心情得以緩解。平時注意訓練孩子用大膽而自信的眼光看別人,為他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礎。也可教孩子做一些克服羞怯的運動。例如:將兩腳平穩站立,然后輕輕地把腳跟提起,堅持幾秒鐘后放下,每次反復做30次,每日做3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覺。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