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愛打扮的心理背后藏著什么樣的秘密
因一條在韓國不化妝的孩子甚至會遭遇到同學的歧視的新聞引起了不少年輕的中國父母的擔憂,喜歡韓劇、崇 拜韓國明星的孩子,會不會也早早地用起化妝品?作為家長,要讀懂孩子行為背后的內心密碼,才能給予孩子合適的引導。
【事件回放】
韓國小學五六年級女生化妝漸成風潮,不化妝還會遭到同學歧視。當地媒體報道稱,首爾市某小學6年級女學生金某(12歲)的書包中裝有各式各樣的化妝品。在午休或課余閑暇時間,金某經常與同學們待在一起,由于同學們都化了妝,因此她也開始化妝。
首爾龍山區某化妝品售貨員李某稱:“每天有10名以上的初中和高中生來買化妝品,大概有1名小學生來買。”一名小學生表示:“我們班上的女學生大概一半以上化妝,主要通過購物網站購買化妝品。”
當女孩開始愛打扮
是對性別的認同和接納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正在步入青春期。性別認同是青春期的心理成長任務之一。青春期身體的性征開始發育,并且越來越明顯。隨之而來的,就是孩子在心理上對自己性別的認同和接納。這是一個正常的心理發展過程。
不少女孩的兒時記憶中,都有趁媽媽不在時,偷偷用媽媽的唇膏等化妝品打扮自己的經歷,在俞沨怡看來,這樣的行為再正常不過了。“這個時期的女孩子越來越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愛打扮了,偷著試用媽媽的化妝品給自己化妝,就是一種很典型的行為。”
專家提醒說:“孩子表現出性別認同是好事情,家長不需要過度擔心,但是要給予適當的引導。比如,告訴孩子成人的化妝品對這個年紀的孩子肌膚非但沒有 好處,還有傷害作用。還可以帶孩子多參加一些有關美的活動,比如看一些藝術展等等。家長要尊重孩子愛美的需求,也要引導孩子欣賞美。”
社會環境和導向
影響孩子的模仿行為
處于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還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善于模仿。俞沨怡解釋說:“偶像崇拜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行為,是青少年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的一 個階段性行為,也是青少年走向成年的一種過渡性行為,本質上反映了青少年在自我確認中對理想人物的社會認同和情感依戀,是其特定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的‘附屬 品’。在此意義上講,生活需要偶像人物,偶像人物也為生活增添了色彩。依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青少年期的偶像崇拜源自個體的精神分割的需求,青少年 需要認同特定的偶像來強化自我的力量,完成對父母依戀的分割,達到自我獨立的一個過渡的過程。而埃里克森的分析心理學則指出,偶像是青少年探索自我同一 性,融入社會的重要媒介,它可以幫助青少年在青春期避免易出現的角色混亂,保持心理平衡。”
韓國大規模的“造星運動”,發達的“美麗”產業促進了娛樂圈俊男美女的產生,而且,在韓國演藝圈,明星們并不介意承認自己通過高明的化妝術或者整容 等手段,讓自己的外表更迷人。對于韓國的青少年而言,明星們的示范效應很廣泛,信息量也很大,很容易讓他們去進行模仿。俞沨怡分析說:“一個行為得以存在 并流行開來一定是基于獲益的原則。比如美貌的確更容易獲得好的工作機會,更容易獲得一些利益,因此人們會趨之若鶩。但是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產生這樣的風氣 和價值觀,這多少與一個國家的社會導向有關,比如宣揚這樣的美麗,并告訴大家這個美麗是可以達到的,這就帶動了一個產業的發展,這是一個大的獲益。”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