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需要和諧的家庭環境
對于孩子的健康,每個父母都非常的關注,小編希望父母們在關注孩子身體健康的時候能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對于孩子來說,家庭的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父母們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之下才能夠健康的成長起來。
適合寶寶的家庭環境
要尊重孩子。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從小受到尊重,才會產生自尊心,長大后也才會尊重別人。有的父母把孩子當玩物,有的無意識地隨便戲弄孩子,如看看寶寶長得白白胖胖很可愛,叫他“小胖豬”。寶寶長得瘦的叫“小猴子”。寶寶反應遲鈍一點,父母一煩惱就罵他是“笨蛋”、“混球”。這都是對孩子人格的不尊重。為了寶寶的成長,這類語言最好少用。
要善于批評。孩子難免會有錯誤和過失以及不能令人滿意的行為習慣,爸爸媽媽應該循循善誘,幫助他改正缺點與錯誤,千萬不要在眾人面前議論、指責孩子,如說孩子很笨、不聽話、喜歡咬人和打人等。這將會強化不好的行為,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家庭中應該有民主平等的氣氛。父母要求孩子幫助做事應該用請求或商量的語氣,不可強迫命令。孩子做完事后,父母也要對孩子說“謝謝”。父母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也要承認錯誤,若錯怪或冤枉了孩子,事后應該向孩子道歉。
同時,以下這些家庭環境是不可取的,應避免。
不適合寶寶的家庭環境
父母離婚。父母一旦離婚,家庭的正常生活就被破壞。這種打擊對年幼的孩子往往比對成年的父母更加沉重。加上生活缺乏照顧,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稚嫩的精神世界仿佛整個崩潰了,常表現情緒低沉、抑郁寡歡、自卑感強、不合群、學習成績下降。
父母認識不一致。同一家庭中如果不同的成人對培養下一代所持的態度不同,就會使孩子不能形成統一的標準,從而失去方向性,增加隨機性。例如:孩子的母親主張孩子繼續上學,而父親卻堅持孩子輟學經商,為此經常吵鬧不休,使孩子無所適從,情緒不穩定,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或積郁成疾。
父母不惜錢物。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完成家庭作業或得高分數而給他們錢或買昂貴的獎品,搞金錢、物質刺激,這無疑是一種賄賂,使孩子喪失內在的學習動力,為錢財讀書,有害無益。另外,父母不惜錢物,家庭裝修豪華,追求吃喝玩樂,往往使孩子貪圖安逸享受,不求上進。
父母娛樂過度。父母打牌成癮,甚至廢寢忘食,孩子的生活失去規律,在嘈雜的環境中難以安心學習,睡眠不足又影響次日的聽課,自然會影響學習效果。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