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子女叛逆期 家長的溝通方式
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我們都會經歷一個叛逆期。這期間我們不僅在學習上叛逆,生活中也叛逆。在學習上多表現為厭學和頂撞老師,生活中就是在家里長和爸媽發生沖突,爸媽稍微嚴厲或是啰嗦幾句雙方就會產生矛盾。那么子女在叛逆期家長應該如何和他們進行溝通呢?
叛逆是為了成長
叛逆是伴隨人成長的正常現象。人生會經歷兩個叛逆期,第一個出現在1~2歲的時候,我們稱之為第一叛逆期,這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們還分不清自己需要什么,但卻會一味地說“不”。而這種說“不”的表達,其實只是為了辨別他與外界的不同,這時孩子說“不”并不一定就是拒絕或否定,這只是他們在學著區分自己和他人的一個過程。
第二個叛逆期出現在12~18歲之間,這一階段的孩子,會將心內的不滿轉為直接地對抗,多表現為叛逆和不順從。而這種反抗其實是自我認知與外界環境之間的一種磨合,目的是想要做自己的主人。在磨合的過程中,孩子會漸漸明白自己需要順從什么,逆反什么,等到度過了這一階段,他們就會變得“圓滑”一點兒,變得能夠順勢而為了。也就是說,逆反的最終的目標是為了成長,為了建立獨立的人格和“我”的內心世界。
警惕“遲到的叛逆期”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的孩子在青春期沒有出現逆反呀,這是不正常的嗎?對于沒有在12~18歲出現逆反的情況,我們稱之為遲到的叛逆期。青春期沒有出現叛逆的孩子,會在長大后的某個時候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叛逆早晚會來。你會發現,有些在初、高中很乖的孩子,到了大學開始逆反了。如,突然退學不念了,隨便交朋友,或者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等。而有的人是大學時期還好,可到了工作時期卻逆反了……18歲以后出現的叛逆期,可能會持續很久才能結束,有的甚至會伴隨一生。
可以說,并不是度過了12~18歲后就一定萬事大吉了,對于在應該叛逆時沒有叛逆的孩子,18歲以后,家長更要注意他們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自己的交流方式,不要隨便就給孩子扣上“越來越不懂事”的帽子。
既然叛逆期是必然存在的,那么,家長在發現孩子進入叛逆期后,該怎么辦呢?
和孩子交流注意6點
任何一種關系的改變都需要雙方來互動,與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處,就像是跳雙人舞,總有一個人是占主導的。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只要有一個改變了,那么另一個也會在雙方的互動中,隨之改變。叛逆期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謹記以下的交流原則:
不做道德判斷。對于孩子的逆反行為,家長不要上來就給孩子打上不聽話、不懂事、情緒化、意志力薄弱的標簽,而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現象。這時,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減少對孩子的道德判斷,不要孩子犯了錯或有了一些不合適的舉動就“上綱上線”。如果你的孩子在12~18歲有青春期逆反,你應該高興,因為他們正在步入大人的行列,正在成長和自我意識的整理中,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但總會過去的。
理解和包容。孩子越是逆反的時候,越需要家長有平和穩定的情緒。這個時候,不能用正確與錯誤去評論孩子的行為,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自然而然地認為是孩子不夠用心導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績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責,而是要說,“我知道你的壓力非常大,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了。”家長的包容,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造空間,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淀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