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不負責的表現
這個“不作為”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個是明知而不知怎辦作為:小瑞的父母夫妻關系不和諧,對孩子不上心,任由孩子一個人承受,沒能早日關注到小瑞的內心想法,想辦法幫助解決問題;另一個層面則是明知而不為:像小丹的父母那樣,盡管經濟條件不錯,但對于孩子的攀比心理,任由其發展,甚至影響到了小丹成年后的工作生活。
看完小瑞的事例,我們更憤慨老師的做法,更多感到的是一種無奈。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的差異,讓小瑞在成長的過程中遭受了眾多的冷眼和歧視,嚴重打擊小瑞的自信心。然而除了經濟條件的無奈,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小時候小瑞的父親,會經常打小瑞;而小瑞的母親明知小瑞從小到打經受了眾多打擊,并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如:跟老師溝通,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直到問題嚴重了,才想到要解決問題。
即便是傷害是別人造成了,但孩子卻是自己的,為人父母一定要對孩子負責,尤其是當孩子受到不公待遇時、受到欺負的時候。
不負責&不作為的具體表現
1、重物質,不重精神心理和情感交流
小瑞在成長經歷中家庭不穩定的撫養人所造成的,沒有情感交流,不被關注,被歧視,年幼時連溫飽都解決不了,致使孩子內心中形成一種不安全感。事實上與小瑞情況相似的不在少數,不少由于父母忙于生計,往往意識不到孩子的個性、人格已經出了問題。
而有的家長之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只希望孩子考高分、拿第一、上大學、有工作。當孩子考得較差時,他們常常會發脾氣,極其惡劣地加以批評甚至謾罵、挨打。這種教育方式很容易引起小學生的自卑心理。
中國有一句古語“人窮,志不窮”經濟條件不好并沒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心靈的脆弱與貧瘠。財富可以被創造,而心靈的貧瘠卻可能會影響一輩子。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不應該是孩子心理不健康的理由。
2、有意或無意的縱容
家長溺愛:“再苦不能苦孩子”“最好的都要給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乍看這些論調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希望孩子能成長在最好的環境里,不能正確區分愛與溺愛的界限,以為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就是愛,助長孩子的攀比心理。
物質獎勵: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完成家庭作業或得高分數而給他們錢或買昂貴的獎品,搞金錢、物質刺激,這無疑是一種賄賂,使孩子喪失內在的學習動力,為錢財讀書,有害無益。另外,父母不惜錢物,家庭裝修豪華,追求吃喝玩樂,往往使孩子貪圖安逸享受,不求上進。
3、對于孩子的攀比心理不作為
與縱容孩子攀比的家長不同的是,這類家長能明顯到感覺到孩子有攀比的心理,但是他們往往只是口頭上說說,說完之后還是會支持孩子,不對孩子的錯誤行徑下猛藥,因而養成了幼兒好逸惡勞、好高鶩遠、比吃玩、圖享受的不良習慣。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不計代價、不顧后果,為求自己虛榮心的滿足,與同伴進行盲目攀比。
如果父母無知,尚可理解,但明知而不為則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對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做干涉只會讓孩子越陷越深。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