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怕羞拒絕交朋結友是自卑的表現
一般來說兒童怕羞并不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許多孩子尤其是小女孩都有怕羞的情況。但如果特別怕羞,從來不愿意和他人接觸,看見生人就躲,不敢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唱歌、表現,那么家長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艷艷是一位六年級的女同學,她長著一對會說話的大眼睛,頭發黃黃的,稍稍有些卷曲,成績上游,非常靦腆,性格內向,在人面前不茍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師提問時總是低頭回答,聲音很小,而且臉漲得通紅。下課除了上廁所外,總是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發呆,老師叫她去和同學玩,她會沖你勉強笑一下,仍坐著不動。平時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里,不和同學玩。遇到節假日,父母想帶她一起出去玩、到朋友家做客,她都不去,甚至她連外婆家也不去。
一般來說,正常兒童都喜歡與同齡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誼,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絕大多數對交朋結友或興趣索然,或視為“洪水猛獸”。
孩子不會交朋友多是因為以下的幾個方面
1、膽小而缺乏自信
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要總是強調孩子的弱勢,說孩子“不會交往、膽小”等。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并對他產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其實孩子本來沒有父母想像的那般膽怯,在父母不斷的責備下,反而會變得愈發退縮不前。
解決方法:要能及時看到孩子的優勢和每一點進步,并用鼓勵的話語傳達給孩子,逐漸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2、缺乏安全感
有的父母總擔心孩子在外面會吃虧,以致于對他們過度保護,造成孩子性格唯唯諾諾。
解決方法:我們首先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和人交往,處理人際關系的。父母要放下自己對孩子的過度焦慮,減少對孩子的溺愛,放手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動手做事的能力和樂觀向上的性格。
3、缺乏交往動機
有些孩子不愿意與同伴交往,即使在外邊,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會主動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當同伴主動找他玩時,他也采取“回避政策”。這可能是因為孩子的交往動機不足。
有些家庭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的各種需要幾乎是無條件滿足,而且總有人陪著兒童游戲。當孩子總有人陪伴在身邊時,他們難以產生找同伴游戲的動機。還有些孩子只愿意與成人交往,是因為成人總讓著他,與同伴交往,他就需要協調、商量,甚至還要想辦法解決沖突,為了“省事”,他寧可與成人交往。
解決方法:對于這類孩子,父母應及早對其進行“心理斷乳”。也就是說,家庭不要以孩子為中心,而應“人人平等”。當孩子長到3歲左右,有了一定的獨立能力時,就應給他一個簡單的時間表,讓他明白,家庭成員有聚在一起的時候,也有各自工作、游戲的時候,彼此之間不能互相干擾。孩子“心理斷乳”的及早進行,不僅有助于他們產生和同伴交往的動機,而且是促進其獨立性發展的“關鍵策略”。實踐證明,及早進行“心理斷乳”,也有助于縮短孩子剛入幼兒園時產生的“分離焦慮”時間。
4、個性原因
受遺傳或環境作用影響,有些孩子形成了內向的性格特點,不愿與人打交道,而只喜歡與物打交道。雖然內向也有內向的好處,但是假如成年人過于內向,就會影響到正常的社會交往功能。
另外,自私、驕傲、不愿與人合作等性格特征,都可能導致孩子不會主動和人交往。
解決方法:對于這類孩子父母不能指望一蹴,必須慢慢引導。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把孩子帶出去;鼓勵孩子走出去,讓孩子在集體交往中,逐漸學會交朋友,并學會信任他人、尊重他人、理解別人、與人合作、樂于助人等有助于人際交往的優秀品質。
自卑者多因為對自己的不自信而不愿意與別人接觸,害怕被傷害,于是把自己孤立起來。家長需要掌握孩子的心理,鼓勵并創造孩子積極與他人交流、交往的條件。積極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孩子的自身壓力的緩解和排解,也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起來。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