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警惕 孩子心理也會感冒
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真的是提升了很高,當父母們在滿足孩子在生活中的物質要求時,是否關注過孩子心靈的健康?心理疾病可不是只針對成年人的,在小孩子中心理感冒的問題也是不少的。
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錦衣玉食,從來沒有缺少過什么,孩子也就不知道“有”與“沒有”的區別,得到得太容易,加之家長沒時間陪孩子,就以金錢和物質來彌補孩子,孩子也就不會珍惜和感恩,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一旦家長偶爾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他們便會哭鬧耍脾氣,家長拿他們沒辦法,只能嘆息!面對這樣的問題,家長該怎樣做呢?
首先,不應有求必應。家長要明白孩子的需求,別太急著滿足他,適當地讓他們吃點苦,只有當他們真有需要時才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不求回報的一種高尚情感,在培養感恩之心的同時,還要讓他們了解父母在該他愛的時候并沒有想要在以后向他們索取回報。家長不要總在孩子面前說“父母工作辛苦全是為了孩子”。這樣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它暗示了“我為你付出,你要償還”,孩子對你的回報也并非真心,以形式對形式來感恩。其次,教會孩子自力更生,勤儉節約。讓他們在管理自己零花錢的過程中,慢慢培養一顆感恩之心。每月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花錢,教會他們怎么節省錢和儲存壓歲錢。鼓勵孩子記賬,讓孩子懂得付出,理解家長的一片苦心。
社會學校教育的應試化,使成績成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考高分、成績優秀,于是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多。很多家長灌輸給孩子的思想就是:一味地死讀書才能考出好成績,卻很少關注孩子的理想是什么,結果孩子學習就是為了應試,為了升學。學習本是一件快樂的事,在多重壓力下變成了一項枯燥乏味的任務,孩子失去了目標,失去了理想。心理學有一項研究,一個人越是有理想,信念就越堅定,動力就越持久,發展得就越好。
每個孩子都有上進心,都想被人表揚和尊重,即使成績較差的孩子,他們也希望能考得好一些。因為,考好了就會得到肯定和獎賞。但是,現代社會的誘惑太多,很容易分散孩子學習的注意力。一般的孩子抵御誘惑的能力又不夠,稍微遇到挫折或者不被理解,就會有消極悲觀的情緒。這種情緒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們要及時幫助孩子疏導這些不良情緒。
家長自己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發揮自己的控制能力,有適度的情緒。家庭氛圍里積極的情緒有利于孩子積極向上。人有了煩惱,都渴望向他人傾訴。可是,由于我們家長工作的忙碌,沒時間真正關注了解孩子,只注重結果,與孩子脫節了,雖然真正了解他們的是同學,但是他們處于同一個認知水平上,遇到問題時,也不能幫助解決心理上的困惑。因此家長多去了解一些青少年心理,讓自己成為孩子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多和孩子溝通,多些鼓勵和支持。當孩子心情不好時,多開導他們;成績考不好,家長首先要控制情緒,認真聆取孩子的分析。我們不能讓孩子遠離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我們要及時正確指導、耐心疏導、熱情引導他們,做孩子最好的傾聽者。
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還會出現早戀、叛逆、沉迷于網絡等一些問題。他們的這些表現不被社會、家長、老師接納,自己又不會正確處理。他們的內心沖突加大,情感也越來越復雜。遇到這些問題,我們不要盲目去批評他們,先分析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在某方面的忽視,還是學校學習任務太重引起的焦慮情緒的一種釋放方式。比如說早戀,處在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對異性都會有一種特別的好奇和親近感,他們對異性只是單純的欣賞,談不上真摯的愛,家長大可不必過分擔心,這個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正確引導。
一位優秀的家長應該做到身體力行,充分的尊重理解孩子,細心體察孩子的內心,有效的與孩子溝通交流,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并給予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們才不會在心理上“患感冒”。
孩子的健康是要求父母們要保證孩子身體與心理都健康才可以的,家長們一定不可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問題。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