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黏媽媽 依賴性強怎么辦
小寶寶們在年齡增長到一段時間后,總是多多少少的會出現一些粘家人的問題,特別是粘媽媽的現象,這導致一些媽媽工作受到影響,在生活中不管走哪里后面都有個小尾巴,面對這樣的問題,媽媽們應該怎么做呢?
有些孩子就是從小就粘媽媽,其他人不讓碰,不管跟誰都會大哭,我們常常認為這樣的孩子是膽子小,其實這只是孩子過分依戀母親,這樣的孩子首先來說媽媽一個人帶肯定會很疲憊,再次,孩子長大后性格容易孤僻、矯情,成年之后也容易成為媽寶,沒有主見的一類人。
事例:
明明4歲了還總是離不開媽媽,玩耍、睡覺都要媽媽陪著,媽媽離開一會他就又哭又鬧。明明對媽媽的依賴遠遠超過了與他同齡的孩子,這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孩子在1歲半至3歲時是敏感性和依賴性最強的時期,如果媽媽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就會造成孩子的戀母心理。一般來說,過于戀母的孩子往往是由媽媽的"感情私有"造成的。有些母親希望孩子只愛她一個人,只對媽媽一個人親熱,孩子越依戀她越高興,不愿意看到孩子對別人有感情,認為這樣會沖淡孩子對媽媽的感情。媽媽的這種私心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嬰兒時期,媽媽對孩子的懷抱、愛撫等良性刺激對嬰兒的身心發育極為有利,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媽媽對孩子的愛撫如果依舊如故,就會人為地造成孩子的嬰兒化心理時期延長,干預了孩子獨立性的形成,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孩子的戀母心理。
孩子過分地依戀母親,整日只想圍著媽媽轉,生活圈子過于狹窄,對孩子智能、合群行為的發展會產生不良影響。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還會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和感情脆弱,不能適應社會。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是社會的一員,他必須同各種人接觸,必須具有社會化的感情,將來才能融入社會中。
媽媽應該怎么辦呢?
1、讓孩子同其他親人多接觸,培養廣泛的親情。請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姑姑等近親來家中小住,也可以讓孩子到他們家中去生活一段時間,讓孩子適當離開媽媽,消除他的依賴性。
2、為孩子找幾個小伙伴,培養他對同伴的感情。讓孩子與小伙伴們互相串門,一起玩耍,讓孩子逐漸體會到生活中不僅有母子之情和親人之愛,還有友情。
3、不要經常對孩子做對待嬰兒般的親昵動作。如親吻、擁抱,過多地撫摸其身體等。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慢慢長大了,不需要媽媽像對待嬰兒那樣對待自己,逐漸淡化孩子對媽媽的依戀。
4、從小養成孩子獨自睡覺的習慣。有些男孩晚上非要媽媽摟著睡,否則就不肯入睡。這種孩子往往較瘦弱,膽小,愛哭,缺乏獨立性。從小養成獨睡習慣,可以有效地克服這種種現象。
5、不要過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盡量讓孩子獨立聽故事錄音、看電視、讀書等,孩子自身的活動多了,就不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媽媽一人身上了。
寶寶特別黏媽媽可能是由于孩子依賴性強、不獨立,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獨立,是每個父母應該學會并且做好的。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