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交際能力很重要 6個培養誤區要避免
每個人的交際力都和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活在當下的人,都知道人際關系的微妙和重要性,所以,家長們都想從小培養自己的孩子有好的交際能力,那么,大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如何來做呢?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健談,希望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性格,長大后受益多多,所以很多家長非常關注孩子在人際關系上的發展,但是他們在陪胖孩子的時候往往也有誤區,家長盲目的教育孩子并不會對孩子起到積極的作用,看看哪些誤區家長們要盡量避免呢?
誤區一:朋友越多越好
讓孩子擁有至少一個固定交往的朋友很重要。孩子一個朋友也沒有,這固然是不正常的交往狀態,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誼卻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問題。能夠維系較長時間的友誼,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個朋友,您也不必太擔心。
誤區二:孩子大聲說話,能給人開朗的感覺,這就是"會交際"
大聲嚷嚷并不比用溫和的口吻說話更有說服力。孩子和新伙伴的交往也需要一定的基礎,例如彼此真誠對待、能和朋友分享、能愉快地玩在一起等。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維系友誼才是問題的關鍵。
誤區三:孩子還小,禮貌不周全沒關系
孩子待人接物的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影響他的人際關系。講禮貌的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您的孩子越早擁有禮貌的態度,他就越容易被別人接受。
誤區四:認識新朋友才是"交際"
孩子的"交際"不是成人的"公關",認識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但和家人的和諧相處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家人在一起的,讓孩子學會和家人和諧相處是他人際交往的基礎。
誤區五:孩子應該和"聰明"的孩子交往
有時候會聽到一些父母這樣訓斥孩子:"不要和笨小孩一起玩!"他們希望孩子結交"聰明"的小朋友,這些家長認為"聰明"就是學習好,例如識字多或英語說得好。
其實,這些家長在無意中也給孩子灌輸了這樣的思想,"聰明"就是學習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學習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對別人付出同情心。
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和強項。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在某個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別人的長處仍是值得去學習的。除了學習上"聰明",對人有禮貌、能替別人著想等好的品質也應該學習。上面的測試題中還提到,孩子應該對處于弱勢的人(如乞丐、流浪漢)表示應有的尊重,一個從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對弱者付出愛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別人接受。
誤區六:家長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家長在孩子交往問題上表現得比較好面子,有時會擔心孩子不會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例如,有個媽媽虛榮心很重,每當她帶著孩子見到熟人,孩子還沒有說話,媽媽就先開了口:"我們家孩子膽子比較小,內向,羞怯。"其實,媽媽就是擔心孩子說話笨嘴笨舌,說得不得體而讓她沒面子。這樣一來,孩子本來想要說的話也不敢講出口了。
當家長代替孩子交往的時候,實際上是在保全自己所謂的"尊嚴"和"面子"。這樣做,家長雖然保全了"面子",孩子卻損失了可貴的交往機會。
避免上面的誤區,培養孩子良好的交際力,對于孩子長大后的生活是有很大的促進力的。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