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寶寶急脾氣的3個方法指導
在我身邊的生活當中,我常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天天在哭鬧,這個時候父母總會想著各種方法來幫助孩子平息怒氣,她們會把孩子抱著搖抱著跳,等等動作,但是對于這樣的教育你覺得方法可取嗎?你覺得我們該怎樣去教導孩子呢?這是孩子的一種急脾氣的變現,我們該怎樣去解決呢?
寶寶的急躁多是家長養成的
在一些父母的意識里,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就是有求必應,而且越快越好。這無疑帶給孩子一種錯覺:我要干什么就得馬上干什么。
欲望的溝壑因此越來越深、目標頻繁地轉移,很快令父母應接不暇。但緊急剎車,必然引來一場場哭鬧并以父母的妥協告終。
對孩子欲望的滿足分為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超前滿足、即時滿足、超量滿足五種。好的教育提倡“延遲滿足”和“適當不滿足”。
習慣于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是3歲以前寶寶的年齡心理特點,如果父母習慣于“即時滿足”孩子,他就難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有耐性”的品格也就無法培養起來。因為,它并非與生俱來,需要寶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學習和自我克制才能獲得。
寶寶脾氣急,成長有隱患
脾氣急的孩子耐性不足,情商和逆境商相對較低:他們比較散慢、自控力弱、做事有始無終;適應性差、喜歡依賴,不容易融入新環境;在挫折面前,往往表現出急躁、知難而退甚至暴力的苗頭。另外,缺乏耐性的孩子很少有幸福的感覺,他們也不懂得什么叫“珍惜”。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耐性
方法1:刻意讓孩子等待
佳佳通常總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東西,如看動畫片、切開剛買回的西瓜或是再講一個故事等等。佳佳媽媽都會告訴她,她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會兒。給佳佳時間用來體會和比較,讓她明白“等待”是一種什么感受,這段時間里可以為孩子唱個短小的歌曲或是從1數到10。這樣孩子就能了解“等待”只是一小段時間。
提示:
也可以在孩子等待的時間里干點事,譬如媽媽接電話時,讓孩子安靜1分鐘。如果孩子能安安靜靜地等待了這1分鐘,媽媽應該這樣表揚他:“你真有耐心,能在媽媽說話的時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能乖乖聽話,那么接下來的1分鐘可以不理會他,并且向他說明為什么。這樣做,需要父母硬下心腸,不然訓練將會前功盡棄。
方法2:暫時轉移注意力
當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談時,不妨給孩子一個他平時沒有見過或者不怎么讓他玩的小東西轉移他的注意力。當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東西時,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兒做什么的時候,你已經結束談話了。
提示:
如果父母給3~4歲的孩子一個玩具,意味著父母要替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訓練孩子的耐心不利。不妨讓孩子在等待的時間里畫張圖,或是自己看看書等,做一些孩子平時比較感興趣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如何打發時間。
方法3:默契溝通的技巧
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談幾句,此時孩子想要得到關注,可以事先訓練他與父母的默契。譬如讓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訴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會盡快滿足你。這種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溝通的同時不必中斷與人的談話。
提示:
3-4歲的孩子是難以理解“從現在起10分鐘”有多長時間,訓練時應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聯系起來。譬如可以這樣對孩子說:“用10分鐘給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辮,穿好裙子,媽媽就給你講故事。”這樣孩子就會逐漸理解時間長短的概念。
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耐心要從小開始培養,這是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要求,孩子不能溺愛,尤其是在小的時候更不能寵著,一旦形成習慣就很難改正過來,所以,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在教育上心疼孩子。這樣只會葬送孩子的前途。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