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家長陪孩子時總玩手機是一種傷害
低頭族的問題不僅是出現在情侶、夫妻中,也出現在父母和孩子之間。一些年輕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不忘記低頭看手機,引發父母和孩子間的問題。
近七成家長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
“我以后不想和爸爸玩了,他和我在一起的時候總玩手機。你只發短信,可他還玩游戲呢!”日前,一位母親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公開了自己與三歲兒子的對話。
時下,很多家長雖然看似陪著孩子,但卻總是情不自禁地刷微博、朋友圈或者玩游戲。在記者的隨機采訪中,大部分家長都坦言,回到家后雖然和孩子在 一起,但卻幾乎手機或平板電腦不離手,每隔幾分鐘就想刷新一下朋友圈。“吃飯時,我們總忍不住看手機刷新聞或看視頻,有幾次惹怒了女兒,她一下把手機搶過 去,說要么你們不再看手機,要么允許我也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看動畫片”,王女士不好意思地承認,5歲的女兒常常抱怨說,爸爸媽媽光顧著看手機、玩電腦,不陪她。
有調查數據顯示,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時玩手機,手機等移動設備成為影響親子互動乃至引發親子沖突的重要因素。
家長沉迷手機易讓孩子有被忽略感
“每天17點女兒放學回家后,我跟丈夫都會關閉電腦,手機調成震動。我給女兒做飯時,爸爸就在旁邊陪著她寫作業,時不時跟女兒說上兩句話。晚上9點半以后,等女兒上床睡覺,爸爸才打開電腦處理工作”,吳女士有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兒,這是他們一家三口平日的親子互動。
女兒上一年級時,一次偶然發現讓曾經也是“低頭族”的吳女士夫婦意識到問題,“有一次在閣樓找到對著一本漫畫書淚流滿面的女兒,女兒說,她很羨慕書里的小兔子,有媽媽整天陪著它玩,陪著它說話。”
曾有教育專家一針見血地提出,父母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當孩子有溝通欲望的時候,父母只顧玩手 機,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覺,甚至認為在父母眼中,自己沒有手機重要。為了彌補這種傷害,孩子可能以哭鬧、亂砸東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機、 打游戲等方式來自娛自樂。”
對此,北京市中小學心理咨詢主任建議家長,“放下手中的手機,把孩子拉在身邊多交流交流,比如說吃飯時、孩子寫作業前等,多跟孩子聊聊學校發生的趣聞趣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等。這樣既健康,也達到了親子互動的效果。”
對吳女士而言,在不做“屏奴”家長,盡量騰出時間陪伴女兒之后,她欣喜地發現,“女兒現在更愛說愛笑了,不但是班干部,還是文藝活躍分子”,而孩子的變化也讓她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陪伴對孩子成長作用非常大。”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