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孩子太依賴 五個方法試試看
在當下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不少的孩子對家長過于依賴,在生活和精神處理上存在不少的問題,相信對于這個問題家長們也會時時感覺到頭疼,想緩解和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家長朋友們不如試試下面的五個方法。
一天晚上,我正在看書,五歲的丫丫突然捧著一堆“破爛”走了過來:“媽媽,我的手槍壞了,你幫我安上吧。”我接過來一看,可不,前天才買的塑料玩具手槍已經是面目全非了,槍桿被分成了幾節,零件也弄得亂七八糟。也許是我一向不關注她的玩具的緣故,一時真不知道從何入手,只得把一大堆零件還給女兒,輕輕地對她說:“對不起,丫丫,媽媽不會。”丫丫看著我,意識到我確實沒有這個本領,就接了過去說:“那好吧,我自己試試。”說完,她就坐在我的旁邊開始修理。
我繼續看我的書,只是有時瞥一眼她,看看進展如何。
只見她的兩只小手不停地擺弄著,一會這樣裝著試試,一會那樣調著看看,神情特別專注。不大功夫,丫丫大聲地喊道:“媽媽你看,修好了。”我抬起頭仔細看了看,果然,槍桿接長了,各部位的零件也歸了原位。“嗯,丫丫真能干。”我不由自主地稱贊她。丫丫更是滿臉的得意,她爸爸回來后,她還大肆地炫耀呢。
看到她這副神情,我若有所思:假如當初我把她的玩具修好,結果會怎么樣呢?只是一句輕輕的“我不會”,就把自主權還給了孩子,把獨立思考的機會留給了孩子,同時也減少了孩子不必要的依賴心理,何樂而不為呢?
感悟:孩子成長的空間就在媽媽的一句“我不會”中被開辟出來,在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有時要做一個沖鋒陷陣的戰士,有時卻需要當一個機智的“逃兵”。
孩子過度依賴父母的表現
1、害羞
每次家里有生人來,孩子總是顯現出六神無主的樣子;那么小的人兒,顯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好靜不好動,每次到朋友家里串門,就會一路吵著“不去”,即便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釘在地上一樣就是不進人家的家門。
2、纏人
獨生的兒童由于環境的特殊性,容易產生纏人、磨人的壞習慣。比如:吵著要你幫他找玩具,幫他找出來了,玩了不一會兒,他又丟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絨線當球踢;你寫東西他也要寫,給了紙、筆還不干,又要搶你手中的筆等等,很容易讓家長惱火。
3、恐懼
很多父母難以忘記孩子恐懼的表情,他們經常害怕的說:“那聲音太響了”“夢里的怪獸”“危險到處都有”“分離”“沒嘗試過,我不知道會發生什么”。
4、不合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門惹是生非,總是把孩子關在家里,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5、重復
在看動畫片、圖畫書時,特別喜歡重復。即對看過的動畫片和圖畫書不厭其煩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對新的、未看過的反而不太感興趣。
讓孩子擺脫依賴需要心理輔導
隨著年齡的增長,依戀行為總是會消逝的,它是嬰幼兒成長過程中一段必經的心理歷程,只是不同的孩子在依戀的強度和時間長短上有些差異。讓孩子早日擺脫依賴習慣,與媽媽的教育觀點和方式分不開——
1、學習生活技能,是訓練獨立自主的好方法。讓孩子擺脫媽媽的依賴,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自立。穿衣戴帽不再代勞;自己睡的被褥自己疊;如果是一塊小手絹,建議他自己洗……
2、常帶孩子出去旅游、野炊,讓他認識不同的生活環境,為他提供多樣生活經驗,并培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不僅長了見識,而且增強了生活自主的自信心。
3、孩子原本就是獨立的個體,鼓勵孩子去探索、發現,對鍛煉他的獨立能力非常有效。為他買一盆植物,讓他親手栽培,去觀察、發現植物的變化。這樣不僅鍛煉了他的責任心,還有利于觀察能力的提高。
4、在孩子最易發生依戀的時間里,如臨睡前、生病時、疲勞時,盡量滿足他們的依戀行為,但同時要教給他們一些自己適應的方法,如臨睡前告訴孩子躺在床上想想今天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孩子會慢慢入睡的。
5、用故事、兒歌等生動活潑的形式,鼓勵孩子做獨立、自信的孩子。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一定不可以只關心孩子身體的健康發育問題,對于孩子的心理以及性格的形成也需要更加的重視。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