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逗孩子 其實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生活中有這樣一群成年人以逗孩子為樂,把孩子弄哭、給孩子喂酒、捏孩子的臉、抱著孩子就開親,他們認為是喜歡小孩子的表現,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據媒體報道,日前,在廣西發生一起悲劇事件,二伯在逗弄侄子小思(化名)時,竟然給年僅2歲的小思灌了一兩自釀米酒,導致小思嘔吐、抽搐、臉色發黑,醒來后變得癡癡呆呆連媽媽都不認識了。醫生表示小思變癡呆是因為酒精中毒,繼發性腦損傷。
而在四川攀枝花同樣發生了令人唏噓的悲劇:父親王某帶著2歲的兒子小林(化名)到朋友家赴宴,在用餐過程中,王某的3名朋友逗小林喝酒,結果小林真的喝下了二兩白酒,昏睡不醒,最終因急性酒精中毒搶救無效身亡。
有人指出,這些悲劇的背后,除了相關法律監管缺失,更是中國式逗小孩陋習作祟。有多少人小時候曾被灌過酒?對于所謂中國式“逗小孩”,大家又是怎么看待的呢?記者通過電子問卷在網絡上做了一個隨機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有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周圍有小孩被大人灌過酒。
調查結果顯示,有25%的受訪者表示印象中自己小時候被灌過酒,而另外四分之三的受訪者則表示小時候不曾被灌過酒。雖然自己小時候被灌過酒的受訪者比例不高,但是受訪者周圍曾被大人灌過酒的小孩比例卻有將近一半,具體為48.31%。
“對小孩說‘媽媽不要你了’”以38.14%的高比例成為受訪者選出的最常見的“逗小孩”做法。排在第二位的是“不熟悉的人親小孩或者摸小孩的臉”,比例為16.1%。緊隨其后的是“問小孩‘愛爸爸還是愛媽媽’”,比例為14.83%。而“把小孩舉起來拋”和“對小孩說‘讓媽媽給你生個小弟弟/小妹妹’”也是受訪者最常見到的“逗小孩”做法。另外,選擇“彈男孩‘小雞雞’”和“逗小孩喝酒”的受訪者比例分別為4.66%及4.24%。
盡管只有4.66%的受訪者認為“彈男孩‘小雞雞’”是最常見的“逗小孩”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卻是受訪者選出的最討厭的“逗小孩”做法,選擇比例達31.36%。“逗小孩喝酒”則排在第二位,有19.07%的受訪者選擇。而作為最常見的“逗小孩”方式第一位,“對小孩說‘媽媽不要你了’”這種嚇唬小孩的做法,也成為受訪者第三討厭的方式,選擇比例為18.22%。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