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懂得分享的快樂
大家都說現在獨生子女很自我,很自私,不懂得分享,其實,只要父母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給出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學會分享,去體會分享的快樂也是可以達到的,現在家長朋友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在幼兒園里,會見到個別的小朋友,見到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就想搶,自己的食物和玩具卻是一點也不想與別人分享!這是個非常好氣又好笑的現象——寶寶很小氣,不懂得分享!
由于“萬千寵愛于一身”,我們的孩子們是越來越“小氣”了。從表面上看,是孩子氣的表現,但從本質看,這種不懂得分享的行為習慣,會讓孩子變得自私,不利于孩子優秀品質的塑造。
該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
其一,以平等態度對待孩子,不專寵不溺愛。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家庭成員,孩子是很重要的,但不應該享受凌架于所有家庭成員的專權,該給孩子的自然要給,不應該給的就沒必要什么都寵著,只有這樣,孩子們才不會自私。
其二,日常生活中實踐分享。在家里,在和別的小朋友交往中,家長都應該實踐分享的理念。家里的好食物,所有家庭成員都要分享,與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和食物都一人一份,以此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理念--“食物和玩具不是專屬我一個人的”。
其三,用行動證明分享是快樂的。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孩子將他的食物和玩具分給家人或別的小朋友,并且要讓他知道,分享食物或玩具,會讓大家快樂。如,孩子在吃或者在玩玩具,父母可以要求參與其中,并且表現得非常高興,也要向他表示感謝。長此以往,孩子們會明白,與他人分享食物和玩具是快樂的事情。
其四,不要懲罰寶寶。不要對寶寶期望過高,認識寶寶的成長必經階段,并且平靜地接受這樣的事實,或許對媽媽更有幫助。當寶寶不肯分享的時候,如果媽媽加以懲罰或者強迫寶寶去分享,那么只會讓寶寶對媽媽和參與分享的伙伴產生怨恨,進而產生更多的不安全感,并不會讓他(她)因此變得慷慨。
其五,幫助寶寶理解情緒。當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時,父母要視情況及時向寶寶做出解釋,幫助他(她)理解分享時所遇到的問題。比如別的小朋友把屬于自己的布娃娃從寶寶手里搶回去了,媽媽可以說:“她太喜歡她的布娃娃了,她現在就想抱著她的布娃娃。”如果寶寶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媽媽要表示理解。
其六,給寶寶樹立榜樣。寶寶學會分享的最好方式就是模仿。媽媽可以嘗試和寶寶分享自己的冰淇淋,讓寶寶戴自己的圍巾、發卡、帽子,穿爸爸的鞋子、戴爸爸的手套等,當然也要讓寶寶拿一些東西出來分享,如一起玩他(她)的玩具、一起看他(她)的故事書。重要的是要讓寶寶親眼看到媽媽給自己東西或者拿走他(她)的東西,讓他(她)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和家人分享,進而學會與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食品等。
在孩子還太小的時候,不要刻意地把他“訓練”成“愛分享”,那反而是大人沒有保護好孩子,破壞了孩子照顧好自己的能力,破壞了孩子分享的主動性和愉悅感,更玷污了孩子純潔的愛的表示。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是一定離不開家長的正確引導的,所以,如果你想孩子更優秀,家長們應該先不斷的學習和完善自我。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