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才能面對自己童年的創傷
一個孩子童年的創傷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影響是非常的重要的呢,但是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要怎么樣才能面對我們童年的創傷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來具體的看看吧。
因為工作關系,常常有學校的班主任老師向我咨詢:為什么離異家庭的孩子,特別是單身母親撫養的女孩子,總是很喜歡和異性建立親密關系,還特別迷戀那些年齡比自己大得多的男子?其實學過心理學的人都知道,這一現象并不奇怪。跟著單身母親長大的孩子必定是缺乏父愛的,無論母親給予他再多的關愛和補償,也無法代替缺失的父愛。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成長過程中的缺失感就會自然而然地促使她去尋找能代替父親的男人,這是她早期經歷導致的結果,也是她治療童年創傷的有效方法。
早期經歷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礙都與早期經歷有著直接和緊密的關系。一項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心理障礙中,包括強制性神經癥、適應障礙、社交恐懼,甚至學習問題等,都有一部分人的問題與早期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神經心理學家的研究進一步證實:兒童早期經歷極大地影響著腦部復雜的神經網絡結構,即人類大腦的實際結構是由早期經歷而不僅僅是由遺傳決定的。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理解:一個在充滿鼓勵和贊賞的家庭氛圍里長大的孩子,當然要比在充滿否定和批評的家庭氛圍里長大的孩子更有自信,而且更懂得欣賞和寬容他人。
如一個人的現實人際關系,是他的內在的客體關系向外投射的結果。這句話中所謂的客體關系,指我們心理中內化的“我與重要親人的關系”。我是主體,而重要的親人是客體,這個關系就被稱為客體關系。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客體就是父母,而這個客體關系,主要是指一個人內化的自己與父母的關系,它基本在一個人5歲前完成。如果童年時,我們與父母的關系模式比較健康,那么我們長大后與別人相處時也會比較健康。如果童年時,我們與父母的關系模式不正常,那么我們長大后就難以與別人健康相處。
每個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都發展出一整套保護自己的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強大的,也可以說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那么你是不是清楚了呢,知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時候要學會面對自己心里的創傷才行,因為這些心理的創傷可能會給我們造成很大的影響的呢。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