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味聽話只會禁錮其思想
當父母們聚集在一起時,談論得最多的就是孩字學習成績好不好,是否聽話。那到底怎樣才叫做聽話呢?聽話,就是孩子什么都聽父母的安排,父母怎么說,孩子就怎么做。這是大多數父母所認為的聽話。但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一味成都讓孩子聽話,只會束縛孩子的思想。
怎樣對孩子"說不"
經驗證明,"淘氣"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實"的女孩子更有創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氣的孩子接觸面廣,大腦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對提高孩子的創造力是有好處的。
我們中國的老傳統是喜歡老實的孩子。父母總希望孩子規規矩矩,百依百順,孩子稍一調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過死,限制過多,把孩子的創造性給扼殺了。其實調皮、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創造力發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著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諾諾,將來注定是個沒出息的孩子。
創造力高的孩子招人厭
據美國一大學教育心理學主任研究,創造力高的兒童多數具有三個讓人討厭的特點:
1、頑皮、淘氣、荒唐和放蕩不羈;
2、所作所為時逾常規;
3、處事不固執,較幽默,但難免帶有嬉戲態度。
創造力、聽話,如何兼備
第一,我們要求孩子行為上要基本聽話,整天打架、罵人、不聽話不行,但思維上可以不太聽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孩子小時,以聽話為主,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大了應給一點"不聽話度",甚至行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國總統寫了一本書《領袖們》,他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可以為群眾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卻失去了發明家。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過分強調每個人要樣樣都好,樣樣搞統一,從小把他們訓練得十分馴服,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有發明家稱的"離經叛道",這樣只能培養出守業型人才。父母要真心熱愛創造型孩子,就不要對孩子求全責備,不要用傳統的觀點把孩子訓成"小老頭"。
美國科學家說:"固執與執著兩者之間的區別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個人都說你非常執著、堅持不懈;如果你沒有成功,人們就說你固執、頑固不化。"西方人認為應該允許孩子"固執",因為那里面可能有執著,應該允許孩子"不聽話",因為那里面可能有創造。
"藍太陽"的寓意
國外有一個孩子,父母讓他畫太陽,他畫了一個藍太陽。問他:"你怎么把太陽畫成藍色的?"孩子說:"我畫的是海里的太陽。"父母說:"好極了,你太有想象力了。"
有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而且愛撫地摸了摸孩子的頭,孩子高興極了。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么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么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后真的能培養出藍色的蘋果呢。"
外國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就是對他們創造思維、創造欲望的保護。
"管而不死、活而不亂"乃最高境界
創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說,敢做才有創造,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就是不同意見,敢于實踐,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家長應該接受"聽話是優點,太聽話是缺點"的觀點,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
創造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都沒有,他們怎么去進行創造?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淘氣",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動、去創造。
在中國父母看來,孩子只要聽話就是好孩子,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就是不對的。這種教育方法只會禁錮孩子的思維,讓他們會在一個沒有創新的世界中。所以,請中國的父母們試著讓孩子釋放他們的天性吧。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