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自私心理?
生活條件的富裕,現在很多家庭中的孩子,要么是家里的“小皇帝”,要么是家里的“小公主”,由于家里人過于寵溺嬌慣,逐漸養成了孩子自私的性格。在此小編提醒各位家長,把愛、關心與希望傾注在孩子身上時,也要防止孩子的自私心理潛滋暗長。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心理要健康發展,需要擁有一個和諧安定的家庭環境。和諧的家庭環境需要有以身作則的父母。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這充分說明以身作則的重要性,父母的行動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有形的榜樣。教育孩子誠實,家長應該首先做到誠實守信。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父母)和兒童談話的時候,或教導兒童,吩咐兒童的時候,才是執行教育工作。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都教育著兒童……”宋慶齡女士也曾經說過:“成年人之間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大人騙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學會了欺騙……因此,父母要以自身的優秀品質來影響孩子、引導孩子,使孩子成為一個誠實,正直,有高尚品質的人。強調“身教”的重要性,并不是說可以忽視言教,身教與言教密切結合,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孩子正處于從本能走向自覺的階段,是人的心理和性格開始萌芽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為幼兒創造一種良好的教育環境,對于幼兒今后的心理和性格的造就,具有很大的決定作用。
有的家長一見家中的“小皇帝”發脾氣,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一切順從孩子。孩子要吃什么,父母就做什么,孩子要什么,父母就買什么,孩子想要高檔的玩具,父母一概滿足其要求。父母在這種百般呵護下,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家中一切必須以他的情緒變化和要求為中心,如果達不到要求,動輒發脾氣,這就是滋長兒童自私觀念的溫床。
當孩子出現自私心理時,家長應如何應對?
(1)切莫把孩子置于只享受,滿足欲望而不履行義務的特殊地位,要讓他們懂得欲望的滿足和履行義務是間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自己獨自享用,而足主動與他人分享。在家務上,則常常想到自己應該幫助父母干點什么,這樣孩子才會養成尊重長者,關心別人的習慣,而不會事事只想到自己。
(2)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甚至是合理的要求也不可以百依百順。
(3)家長也可以用一些優秀的寓言故事來教育孩子。受幼兒年齡,身心發展以及社會經驗的影響,孩子對直接的言傳身教或許理會不了,但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可以根據寓言故事中的榜樣在調節自己的行為。家長可以給孩子講-孑L融讓梨”的故事,讓孩子懂得謙讓的美德。
總之,孩子的心靈是一片至真至善至美的沃土,父母什么樣的家庭教育觀念,會播種出什么樣品德的果實。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成長模仿的對象與榜樣。要教孩子學會與人分享,學會團結、協作、關心、幫助他人。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