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打架,父母介入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
試想一下,你開開心心開著車去接心愛的寶貝放學,可是在校門外的你,遠遠地看見孩子哭紅著眼向你走來,走進一下,發現孩子臉上赫然印著一道深深的口子,你心疼萬分,這時一旁的幼兒園老師連忙說道:“下課期間和小朋友玩鬧,一開始還好好的,后來不知怎么就抓傷了。已經用涼毛巾敷了下,抱歉,下次會注意”。面對老師的解釋,你沒再說什么,但心里總是有塊疙瘩。
難道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暴利?難道幼兒園也不安全?你不禁問自己。
1、攻擊和反抗—孩子的世界也充滿暴力?
我們說孩子是成人世界的鏡子,那么兒童世界就是成人世界的縮影。也就是說,孩子也會跟大人一樣面臨同樣的問題,絕不是我們通常想象的那樣簡單。孩子的世界也不能避免人民內部矛盾,雖然不能說充滿暴力,有時也會發生攻擊和反抗行為。確切地講,孩童之間的情誼,或敵或友,是在對玩具、食物、成人的寵愛的爭奪中漸漸建立并形成和穩固下去的。
大人的問題在于,雖然不去肯定兒童的攻擊性行為,但也常常看不到兒童之間的侵犯性行為—攻擊、強奪別人的玩具和食物,侵占別人的位置。于是,面對出現問題的孩子,我們措手不及。
2、爭奪和打鬧—幼兒園是暴力派生地?
有些父母抱怨,以前性情比較溫和的孩子,在開始集體生活之后侵犯性增強了。幼兒園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對資源的爭奪和分享,不斷轉化“敵人”和“朋友”關系。入園之前,小家伙是眾人關注的焦點,爸爸、媽媽、祖父、祖母甚至保姆圍在身邊時刻準備協調,成人的斡旋方法非常委婉,很多矛盾在小家伙管還是不管—如何建立秩序?
遇到孩子被打,你比孩子還委屈。但,你還是得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同時也是給他們提供更多探索和學習人際關系的機會。我們對孩子們的關系了解甚少,太具體的指導反而讓其不知所措、陷入困惑。另一方面,我們不應該充當孩子們的“秩序警察”。老師、父母出面通常很快就可以調停孩子間的沖突,但是這樣做無助于兒童建立與同伴之間的自然關系。因為“警察”不在場的時候,還會發生混亂。
不當裁判員,既不袒護、也不斥責、也不介入。給孩子解決自己問題的權利。而且,你聽到的很可能是一面之詞,孩子的祖父母也會為此向你施加壓力。即使這樣也不能帶著個人感情處理問題。孩子間的摩擦更不要蔓延到大人之間,釀成大人之間的爭端。那樣做,只能把事情搞復雜,惡化孩子的生存環境。
這時候,你能幫孩子做的3件事是:幫他分析,此次打人事件無意還是有意?教他申訴,告訴老師;幫他建立社交圈,化敵為友是最好的策略。藥擁抱孩子,安慰孩子心靈的創傷。為人父母千萬不要教寶寶以牙還牙,介入孩子的糾紛,教寶寶不和打人的寶寶玩。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