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別人不如去傾聽別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人喜歡去指點別人,以為這個樣子很有成就感,但是其實指點別人還不如多去傾聽別人的感受,多傾聽別人的感受也許可以讓你得到意外之喜。
張大爺是退休教師,雖已不在教師的崗位上,但在生活中還是喜歡處處給人“上課”。面對家人或晚輩對某些事的討論,別人說什么他都先否定,然后炫耀自己的學識、經歷,一套一套地說自己的見解,要求年輕人聽他的建議。大家覺得其看法未必正確,礙于情面,不好直接反駁,嘴上附和,但私下對其好為人師的做法極其反感。
好為人師者典型的特點就是認為自己的主張是好的,并且喜歡處處指點他人。《孟子?離婁章句上》里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那么,這一類人為何不受歡迎呢?首先,傾訴者更多的是希望宣泄情緒而不是要具體建議。人們在猶豫不決時,會急躁和焦慮,可能向旁人訴苦和抱怨,不過他們此舉常常只是希望獲得別人的理解和情感支持,此時旁人的理解常比具體建議更有益。一方只是尋求理解和關注,而對方偏苦口婆心出主意和教導,結果不歡而散。另外,對方建議的背后傳遞的可能是與自己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一旦感覺到遭受否定和他人欲強加某種信念時,抵觸情緒就產生了,這就會引發矛盾。
“三人行,必有我師。”如何讓人更舒服地獲得幫助呢?心理咨詢過程中強調的感同身受、不輕易給出建議的原則是很好的借鑒。對方只向你訴說困境和感受,沒有明確求助時,不必急于給出行動建議,重在關照對方的情緒。有時,真誠的一句“我能理解你現在的感受,要是我處在這樣的境地可能也無從選擇”可能會讓對方如釋重負,說一些鼓勵的話語反而也會更有力量。當然,當覺得某些選擇和做法更適合對方時,可以與其分享自身的經歷,或心平氣和地坦誠交流,而非武斷地要求怎么做,避免咄咄逼人的“你應該……”,“……那樣最好”之類的話語。
所以當你想要去指責別人的時候,你要想清楚,這樣子去指責別人真的有用么,有些時候,多去指責別人真的還不如去支持這個人,去傾聽他的思想呢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