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切記不可說的五句話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承擔著對寶寶照顧以及教育的責任,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那么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下面的這些話切記不要說出口。
好的父母從不會說這5句話
女孩篇
女生要有個女生的樣兒。3歲的蓓蓓跟幾個小男孩做游戲,玩得滿頭大汗。媽媽看見就說:“女生要有女生的樣子,別跟個野小子似的!”一般來說,3歲左右的孩子即可識別自己的性別,并自然而然地遵從內在的性角色要求,表現出行為上的性別差異。
此后,女孩變得文靜,愛玩過家家;男孩變得活潑,愛玩刀槍棍棒。經常被父母從性別上加以否定,孩子會感到困惑,并因自己沒能符合家長的期待而難過,這對于敏感的女孩尤為嚴重。
怎么又把自己弄得臟兮兮的?小妍在外面玩得渾身是泥巴,爸爸很不高興地說:“姑娘家家的,別把自己弄得臟兮兮的。”女孩從小就被教育要愛干凈、說話和聲細語等,加上天性敏感,如果經常被爸媽批評“臟兮兮”、“不講衛生”等,女孩可能會感到羞恥,自尊心受到傷害。事實上,女孩完全可以跟男孩一樣,盡情嘗試喜歡的東西。別因為怕孩子弄臟就限制她玩沙、挖土、踩泥巴,沒人規定女孩就一定得優雅、文靜。
別那么沒禮貌。“看到叔叔阿姨要問好,怎么這么沒禮貌!”這句話男孩聽了可能不放在心上,但女孩總被說“沒禮貌”,可能會使小小心靈蒙上陰影。事實上,可能是孩子沒做好準備,可能是不認識眼前的阿姨叔叔,家長也要換位思考。另外,大人在和孩子打招呼時不妨蹲下來,讓她感覺更有親近感,也更樂于打招呼。
你怎么可能做得到。“你是女孩,怎么能做得到,讓爸爸來。”女孩更容易受到媽媽爸爸的寵愛和過度保護。但如果從小就灌輸這種限制性思維模式,讓她們覺得自己不如男性,很多事情做不了,今后就很難獨立,甚至在婚姻中可能依附于男方。養女孩,同樣要用鼓勵取代限制,在合理安全的范圍下讓她勇敢地嘗試。
什么都別說,微笑就好。女孩常被教育要矜持,要笑臉迎人,即使不開心或者想要什么,也必須壓抑在心里。事實上,長期壓抑不利于孩子表達能力的培養,還可能讓孩子心理變得扭曲。父母要教女孩學會正確表達情緒而非隱藏情緒,開心的時候就要笑,生氣時就要說出來,自然大方的女孩最受歡迎。
男孩篇
不許哭,別跟小姑娘似的。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畫面:家長責令男孩不許哭,孩子反而哭得更厲害。家長總是喜歡用“男兒有淚不輕彈”來阻止男孩哭泣。一方面,如果連哭都受到呵斥,孩子就會慢慢壓抑自己的真實感情,將來可能影響情緒的自然表達。另一方面,經常給男孩“像小姑娘”這樣的心理暗示,反而會強化他們心中的性別認同,孩子今后會變得更愛哭,甚至出現性別認同障礙。
再不好好學習,以后掃大街去。男孩的發育比女孩稍慢,中小學里,女孩成績普遍好于男生,再加上男孩生性好動、淘氣,就常被家長認為學習不認真。家長要仔細觀察、詢問,幫孩子分析成績上不去的原因。如果總被灌輸“自己學習差”的意識,久而久之就可能“破罐破摔”,以后真的變得很差。
真后悔生了你。在面對淘氣、愛闖禍的男孩時,這是家長經常脫口而出的一句話。連自己的出生,都被父母否定了,孩子的人格會受到極大的傷害,為他們今后形成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埋下伏筆。
怎么這都干不了。很多大人覺得理所應當或非常簡單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未必如此。經常這樣否定男孩,會引起他們的恐慌、羞恥感。還有些家長秉持完美主義,可能會讓孩子形成強迫型人格障礙。孩子沒有做好某件事時,家長應耐心鼓勵、幫忙找方法,讓孩子再次嘗試。
你就不能學學某某。“別人家的孩子”經常被家長們作為榜樣,教育自家孩子。對于自尊心強、有競爭意識的男孩來說,總被見都沒見過的同齡人比下去,相當沒面子。家長并非不能把孩子和別人比較,但要幫孩子仔細分析,別人好在哪里,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優勢和劣勢,怎么進步,而不應只把這句話當作口頭語。
正確的親子溝通方法叫“非暴力溝通”,有四個步驟。首先陳述事實,比如“你的衣服上都是泥。”然后陳述自己的感受:“這樣媽媽會覺得很煩惱。”其后是產生這種感受的理由:“因為我要洗很多衣服了。”最后提出自己的期望:“你以后可不可以不要趴在地上玩?”通過這四個步驟,可以既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又不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其實上面的這些話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可能大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些話會給孩子帶來什么,但是這些句話卻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