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恐懼癥的心理障礙
開學恐懼癥的心理障礙
8歲女孩彤彤(化名)這幾天讓父母苦惱不已,每次一提到上學,彤彤就會出現不同癥狀的不適,一到學校就發燒、腹瀉。彤彤父母發愁:俺閨女這是咋了?但是,心理咨詢師一眼就看出了病根:這是心理問題軀體化,即孩子為了逃避上學而“故意”生的病。
專家分析:躲避上學趨利避害
心里“想”生病
彤彤的癥狀是“恐學癥”。因為不想上學,孩子心理上的問題表現在軀體上,被稱為“心理問題軀體化”。彤彤的自尊心很強,如果她作業完成不好、考試考不好,或者在學校被老師批評、譏笑了,她都會擔心,回來后,父母會接著責怪她。而父母由于忙工作,忽略了她的這種心理,不去開導,只會嚴格要求她。在趨利避害的本能下,她會選擇這種“發燒腹瀉”的方式,來逃避處罰,結果,身體就“發燒”了。
但你千萬不要以為,這種情況只有孩子有,在大人身上也會有表現,嚴重時就是神經癥。人都有意識和潛意識,當潛意識壓倒意識時,心里想的就會表現到軀體上。因為大人有理智,控制性強,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并不多。做咨詢時,只要把主要原因告訴他們,讓他們“恍然大悟”,就沒事了。
專家建議:家長不要用“拳頭”管孩子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是溝通開導,但很多人選擇了“拳頭”教育,去年有一個案例,一個孩子沒考好,回家后被父親一拳頭打暈了過去。只有有問題的家長,沒有有問題的孩子。孩子們要收心但不要收笑容,家長們要給力但不要施壓力,幫孩子建立有規律的生活學習習慣,而不是強迫他們學這學那。
家長不要頻繁去幼兒園看孩子
“恐學癥”發生在幼兒園階段比較多,其次是小學,初中階段就比較少了。如果孩子十三、四歲之后還恐懼上學,就可能是“社交恐懼癥”了。隨著年齡增長,孩子逐漸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在學校有了愛好之后,“恐學”情況將逐漸減少。家長們可以在孩子放學回家后,試著去問孩子今天認識了誰,有啥好玩的,要對孩子幼兒園的生活充滿好奇,幫助孩子建立對學校生活的興趣,從而讓她學會獨立。
-
自閉癥孩子的心理變化自閉癥的孩子也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主要表現為不愛與人交流,不愛與人說話,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并非所有不愛說話的孩子都
-
愛情心理:考驗戀人請適可而止在一段戀情中,如果一方自信心不足,就會出現考驗對方的想法和行為,其實,適當的考驗一下也不失為一種怡情的方法,但是,如果你
-
送女友豐胸手術遭掌摑 如何正確送禮沒到節假日,送禮便成了很多男性都比較頭疼的問題,送什么好呢?大多數人會選擇實用的禮物,也有的人會選擇浪漫的禮物,但有的男
-
社交場合咬手指或因社交恐懼癥孩子咬手指本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但如果孩子在任何社交場合都不自覺的咬自己的手指,表現出害怕社交,害怕交流,或是社交恐懼癥
-
抑郁癥患者愈后設網站幫助病友憂郁癥其實并不可怕,重點是不要把自己困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與他人傾訴交流,把所有負能量都堆積起來,走出去才能走出自己的憂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