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要回頭》 思考精神問題背后的心理原因
法國影片《不要回頭》正在上映,影片中濃厚的哲學和心理學成分意蘊深長,展現了一位人格分裂的女人經過艱難掙扎而成長的過程。讓我們走進影片,去思考莫妮卡精神問題產生背后的心理原因。
■家長“篡改”孩子的本性,孩子會遇到心理困擾
影片中,莫妮卡不是被當作她自己,而是被當作死去的妹妹蘇菲來撫養的,這使她長大后成為表面具有蘇菲人格的女人。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這種家長對孩子本性的 “篡改”,將造成孩子長大后患上神經癥或發生生理、心理上的嚴重衰竭。
榮格創立的心理類型理論認為,個體在出生時就帶有先天性的氣質和功能上的偏好,這種先天的性質就是形成人格類型的原因。但來自家庭、社會等外在環境上的影響非常重要。美國心理學家邁爾斯說,“這是因為環境因素既可以促進個體的先天偏好的理想發展,也可以通過在行為和動機上的消極強化而造成個體先天偏好的發展遭遇困難甚至被阻止。”
莫妮卡問題的形成正是如此。在扭曲的家庭環境中,莫妮卡兒時原有的性格被壓制,反倒不斷被告知“你不是莫妮卡,你是蘇菲”,這使她先天性格的發展遭遇困難,而認同另一個女人蘇菲,直至發生精神分裂。
■把輔助人格當作主人格,會造成人格分裂
心理學理論認為,在正常的心理發展中,主人格占有支配性地位,而次要的輔助人格只是作為從屬,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如果一個人的輔助人格替代主人格成為支配性的性格,就會擾亂主人格正常的發展,造成人格分裂。
莫妮卡的主人格是她8歲遇到創傷之前天真可愛的樣子,而8歲以后養母錯誤地把她當作死去的孩子蘇菲來撫養,借以逃避喪女的哀痛。蘇菲的人格不僅是小莫妮卡被新加入的性格成分,而且象征著莫妮卡自己次要的輔助人格,它替代了莫妮卡原有的主要性格占據了支配性地位。這導致莫妮卡擁有兩個人格:莫妮卡自己小時候的人格和死去的小蘇菲的人格。當這兩個人格各自獨立的發展時,人格分裂就產生了。
■“我像誰”與“我是誰”的差異,決定了現實與幻想的不同
長大后的莫妮卡在養母扭曲的教育下,不能區分“我好像蘇菲”與“我就是蘇菲”之間的不同,逐漸把自己就當成死去的蘇菲。這種認知歪曲了現實,其實是一種幻想。這種幻想逐漸被莫妮卡相信,反映了她精神病理的演進。
進而,莫妮卡在鏡子里看到另一個女人的形象,這不僅是一種幻想,而已經是她的幻覺,她以為那個女人就是她自己。這說明她發生了精神紊亂,其機制包括完全堅信自己的幻想,認為感覺到什么就等于真的發生了什么,失去對區別和界限的自知力。
■偏離人格核心的假性適應在應激下會失效
青少年期的莫妮卡雖然已經有模模糊糊的精神病傾向,但還能通過壓抑和防御來假性適應外界環境。她的假性適應是把自己當成蘇菲,在蘇菲的人格包裹下壓抑她自己性格中的精神病成分。以外顯的蘇菲人格作為防御和面具,從不回頭挖掘和檢驗自己的真實自我,雖然能一時延緩精神病的大規模發作,但偏離了莫妮卡自己的本性和人格核心,所以這種壓抑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遇上應激事件,就很容易崩潰。
莫妮卡長大后工作上遇到困難,發生心理的紊亂,原來被深深埋藏的問題再也壓不住了,這些問題一旦浮出水面,就彌漫到她的整個生活中,使她完全喪失了現實感和覺察能力。
現實中,我們也可能遇到和莫妮卡類似的人格整合問題,影片中那些驚悚和怪誕的畫面還在提醒著我們,不斷地向我們發問:“我是誰?誰是我?”
■文/北京阿尼瑪咨詢中心
心理咨詢師 劉曉禎
■家長“篡改”孩子的本性,孩子會遇到心理困擾
影片中,莫妮卡不是被當作她自己,而是被當作死去的妹妹蘇菲來撫養的,這使她長大后成為表面具有蘇菲人格的女人。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這種家長對孩子本性的 “篡改”,將造成孩子長大后患上神經癥或發生生理、心理上的嚴重衰竭。
榮格創立的心理類型理論認為,個體在出生時就帶有先天性的氣質和功能上的偏好,這種先天的性質就是形成人格類型的原因。但來自家庭、社會等外在環境上的影響非常重要。美國心理學家邁爾斯說,“這是因為環境因素既可以促進個體的先天偏好的理想發展,也可以通過在行為和動機上的消極強化而造成個體先天偏好的發展遭遇困難甚至被阻止。”
莫妮卡問題的形成正是如此。在扭曲的家庭環境中,莫妮卡兒時原有的性格被壓制,反倒不斷被告知“你不是莫妮卡,你是蘇菲”,這使她先天性格的發展遭遇困難,而認同另一個女人蘇菲,直至發生精神分裂。
■把輔助人格當作主人格,會造成人格分裂
心理學理論認為,在正常的心理發展中,主人格占有支配性地位,而次要的輔助人格只是作為從屬,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如果一個人的輔助人格替代主人格成為支配性的性格,就會擾亂主人格正常的發展,造成人格分裂。
莫妮卡的主人格是她8歲遇到創傷之前天真可愛的樣子,而8歲以后養母錯誤地把她當作死去的孩子蘇菲來撫養,借以逃避喪女的哀痛。蘇菲的人格不僅是小莫妮卡被新加入的性格成分,而且象征著莫妮卡自己次要的輔助人格,它替代了莫妮卡原有的主要性格占據了支配性地位。這導致莫妮卡擁有兩個人格:莫妮卡自己小時候的人格和死去的小蘇菲的人格。當這兩個人格各自獨立的發展時,人格分裂就產生了。
■“我像誰”與“我是誰”的差異,決定了現實與幻想的不同
長大后的莫妮卡在養母扭曲的教育下,不能區分“我好像蘇菲”與“我就是蘇菲”之間的不同,逐漸把自己就當成死去的蘇菲。這種認知歪曲了現實,其實是一種幻想。這種幻想逐漸被莫妮卡相信,反映了她精神病理的演進。
進而,莫妮卡在鏡子里看到另一個女人的形象,這不僅是一種幻想,而已經是她的幻覺,她以為那個女人就是她自己。這說明她發生了精神紊亂,其機制包括完全堅信自己的幻想,認為感覺到什么就等于真的發生了什么,失去對區別和界限的自知力。
■偏離人格核心的假性適應在應激下會失效
青少年期的莫妮卡雖然已經有模模糊糊的精神病傾向,但還能通過壓抑和防御來假性適應外界環境。她的假性適應是把自己當成蘇菲,在蘇菲的人格包裹下壓抑她自己性格中的精神病成分。以外顯的蘇菲人格作為防御和面具,從不回頭挖掘和檢驗自己的真實自我,雖然能一時延緩精神病的大規模發作,但偏離了莫妮卡自己的本性和人格核心,所以這種壓抑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遇上應激事件,就很容易崩潰。
莫妮卡長大后工作上遇到困難,發生心理的紊亂,原來被深深埋藏的問題再也壓不住了,這些問題一旦浮出水面,就彌漫到她的整個生活中,使她完全喪失了現實感和覺察能力。
現實中,我們也可能遇到和莫妮卡類似的人格整合問題,影片中那些驚悚和怪誕的畫面還在提醒著我們,不斷地向我們發問:“我是誰?誰是我?”
■文/北京阿尼瑪咨詢中心
心理咨詢師 劉曉禎
相關文章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