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累癥概述
多少人患有拖累癥的心理障礙? 據說美國有三億人有這種心理癥,中國估計更多吧
一、 多少人患有拖累癥的心理障礙?
據說美國有三億人有這種心理癥,中國估計更多吧!
二、拖累癥的癥狀
就廣義而言,拖累癥(Codependency)可被定義為“對人、行為、事物的沉溺”。拖累癥是指希望通過控制外在的人、事、物來控制內在的情感。對拖累癥患者而言,“控制”或“失控”是他們生活的全部重心。
當一個拖累癥患者的沉溺對象是另一個人時,他們之間就形成一種復雜的相互依賴關系。拖累癥患者會因為太受另一個人的羈絆,以至于他的自我,個人價值--嚴重地受到鉗制,甚至可能因為他人的個性和問題,而把自我完全抹殺了。
如果你。。。。
-想替別人扛起責任--包括別人的感覺,想法,行動,選擇,需求,幸福以及人生目標。
-當別人有問題時,會莫名其妙地感到焦慮與負疚。
-當別人遇到問題時,會有一股難耐的沖動,連珠炮似的向人家提供一些建議或給一些自以為是的安慰。
-當你提供的幫助或者建議不被采納時,怒氣橫生。
-設想別人需要你,當你的付出得不到回報時,怒氣叢生。
-為了取悅別人而作踐自己。
-只有在“給予”時,心中才覺得舒坦。
-受到別人的恩惠時,充滿負疚與不安。
-常會尋覓需要你的人,在他們那里,你才覺得自己有價值。
那么,你,就是患上了“拖累癥”!
拖累癥很難治療,而且相當流行。但必須狠下心來,識別它,正視它,克服它。
畢竟,愛是一種自由的選擇,而不是強迫的義務!
拖累癥的十大特征:
1. 拖累癥者會受一種或一種以上不可抗拒的強迫行為驅使。
------在生活中我最希望得到什么,有沒有什么習慣或者重復性的模式主宰了你的生活?
2. 拖累癥者受縛于原生家庭而倍感痛苦。過去的種種經歷,緊緊抓住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影響有時弱,有時巨大;有些有益,有些可能毀掉你的生活。
------今天在你的心中還常聽到父母責備的聲音嗎? 聲音大嗎? 頻繁嗎? 像"你什么事都做不好!" 這樣的話是否常回蕩在你的心頭?
3.拖累癥者的自我評價和成熟度通常很低。常常是混亂的、破碎的,經常處于兩個極端。
-------你對自己滿意嗎?面對不公正的批評你會為自己辯護嗎?你是否覺得自己似乎沒有朋友?這對你的自我評價有什么影響?
4.拖累癥者認定自己的快樂取決于他人。
5.拖累癥者對他人有過度的責任感。
-------對他人(非不獨立的孩子)有過度的責任感,強烈地認為,我應該為每個人的快樂、情緒、想法、行為負責。
6.拖累癥者處理依賴與獨立的關系時,表現得不穩定、缺乏平衡,這種處理方法極大地破壞了他們與伴侶或親友之間的關系。
拖累癥的反面(值得一提再提)并非獨立。沉溺行為中的依賴者與拖累癥者都是過分獨立,他們蔑視全世界,抗拒正常理念,抗拒社會常識和道德觀,這些才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東西。
拖累癥的反面是互相扶持。我們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都有建立一個正常的人際關系的需要。這種需要從上帝而來,而且上帝賦予我們可以在依賴與獨立之間建立起健康、平衡的人際關系的能力。健康的互相扶持類的人,一方面能夠完全信任他人,對他人敞開胸懷,容易因此受傷;但另一方面,因為他們有完整的自我形象,所以無須他人的幫助,受傷后也能自我復原。
7.拖累癥者善于否認和壓抑。
拖累癥源于第一代問題家庭,但他們會真誠地為原生家庭辯解。如果拖累癥者能回憶起童年生活中的一些細節,通常是些支離破碎或無關緊要的事情,或者是已經被他們美化和修飾過的。他們看事情一向不客觀,無視情況的惡化,即使最糟糕的情況,也能假裝什么都沒發生。
8.拖累癥者對于他們無法改變的事情憂心忡忡,想盡一切辦法試圖改變它。
拖累癥者試圖控制那些超過他們控制之外的人、事、物,因此永遠都有挫折感
有負面評價的人常有失敗的預期心理,因為他們潛意識里相信自己是個失敗者,當他們展望未來的時候,他們只看到失望和挫敗。如果不幸印證,只會更加深他們的自卑感。
9.最重要的是,拖累癥者的生活非常極端
缺乏自我肯定是拖累癥者在生活和態度上兩極化表現的另一個原因。
10.拖累癥者無法放棄不斷尋找生命中欠缺或失去的東西的愿望。
這十個特征在三方面影響著拖累癥者每日的生活:
1。我們的家庭觀及成人觀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我們注定回重演記憶中的家庭經歷。
2。除了重演童年經歷以外,這些經歷影響著我們成年后大部分的決定,包括我們對事物的認知。
3。邏輯和理性思考在上述兩種狀況面前軟弱無力
三、拖累癥的發病機理?原因何在!
讀了《愛是一種選擇》,我發現“拖累癥”其實很常見,可能是翻譯的原因,所以會顯得比較不好理解。
“拖累癥”和“沉溺癥”有點類似,人們雖然知道有些事是有害的,但是潛意識的驅動下還會不自覺地重復的做同樣的事。書上舉例說,比如:一個人如果在酒鬼父母的環境下長大,即使長大后他是成功的人士,是基督教徒,但是他的配偶是酒鬼的概率是相當大。很奇怪的事,但是統計的數據的確是這樣的。
佛洛伊德曾經指出童年成長的經歷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一個人的心理成長。事實上,“拖累癥”的產生根源也是來自于童年。童年因為缺乏關懷或者遭受某種身體或心理的虐待都會導致“拖累癥”的產生。雖然“拖累癥”的表象不太一致,但是卻有共性:對別人的控制欲很強,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的期望值很高……
所以這樣就容易理解出身在酒鬼父母家庭的人的配偶是酒鬼。因為在他們潛意識里很排斥酗酒這類事,但是改造別人的欲望又強烈的驅使著他們。他們試圖通過自身的影響去改變配偶的習慣,達到對過去傷痛減輕或者解脫的目的。表象上這是種高尚的行為,但事實上他們只是從配偶痛苦中獲得快感,達到復仇的目的,在快感的背后自己又陷于對過去對現在的痛苦中,并且這種情緒強烈的影響到下一代家庭成員的成員。所以“拖
累癥”存在著很大的家庭遺傳性 。
而“拖累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內心“儲愛槽”的干涸。在幼年時,父母會給孩子的儲愛槽的儲存愛,愛越多孩子的幸福感越強烈,愛自己愛別人也越多,“拖累癥”的幾率會越小。如果父母給的“儲愛槽”的愛越少,那么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對愛的索求也越多,對別人的期待越多,只是追求得到而忽略對等的付出,從而產生畸形的心理。
四、拖累癥的治療
因此,俗語說“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有著深刻的道理。人在童年時期對身邊事物的認知會深深地埋藏在心中,在我們處理人際關系、職業選擇或做出重大決定時,這些東西會時時冒出來,因為這是你的“潛意識”。我在做職業規劃咨詢的過程中也發現,我們在現實中面臨的很多困擾是來自童年的經歷,比如:在面臨眾多選擇時,手足無措、無從下手;各方面能力很強,但內心極不自信。這些困擾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在童年時父母悉心的照料和善意的呵護,或者不經意的話語:“這個你做不好,我來,你別動”,“學理科,將來好找工作”等等善意的照顧和包辦,或者某位老師隨口批評的一句話。
如果你有類似的困擾,可以找找原因,是不是因為童年的經歷?只有你認識到這一點,才可以解除你的困擾。
同時,也提醒我們,將來為人父為人母時,一定要用愛把孩子的“儲愛槽”灌滿,要讓孩子自由地成長。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