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被執行人心理的對策
針對執行難的問題,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在執行實踐中,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和意見,進行了許多有效的探索,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執行難問題至今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筆者認為,應在案件執行過程中摸清被執行人的心理,消除被執行人阻礙執行的思想障礙,對促進案件執行具有重大意義。
動之以情,以情感人。在案件執行過程中,執行人員要文明執法、禮貌待人,正確處理各方面的關系,縮短與被執行人之間的感情距離,化解被執行人的抵觸情緒,防止矛盾激化,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曉之以理,以理服人。在案件的執行過程中,由于案件當事人的文化程度、法律意以及自身素質各不相同,這就要求執行人員在執行全過程中,要對當事人曉之以理、喻之以法,把國家法律講清楚,用法律這把鑰匙啟開當事人的模糊心理,讓他們自覺地以法律為準繩規范自己的行為,履行法律義務。
迫之以威,以法懾人。執行人員在執行案件時針對不同被執行人的情況通過法律宣傳、思想疏導等辦法,化解雙方的矛盾,以促使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義務,這是必須的。但總有一部分被執行人經耐心教育,仍以自身利益為重,對履行義務抱有幻想,希望用拖、躲、賴等方法來對付法院。在此情況下,執行人員就要在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依法采取強制執行措施,對被執行人的財產依法查封、凍結、扣押,對于敢于公然蔑視法律、對抗執行的,依法采取強制措施,以顯示法律的威嚴,震懾那些心存僥幸的被執行人,使他們產生破膽攻心的效力,達到執結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這樣做勢必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使“執行難”問題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訴之以利,以利動人。從人性心理的分析來看,利己心理是每個人所共有的,被執行人也不例外,他(她)總是想方設法來保護自己的利益。那么,作為執行人員,就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對被執行人的情況進行深入地分析,從不自覺履行的法律后果談起,告知其違法的成本(包括社會影響、家庭影響以及個人的人身自由等多方面)。這樣,在精確計算后,促使被執行人在分析利弊后自覺自愿地履行法定義務。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