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結構也會影響心理健康
改變飲食會減少心理疾病患者的異常行為,但美國普渡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飲食首先也會引起心理疾病的發生。動物學副教授約瑟夫•加納給小鼠喂養高糖和高色氨酸的飲食,猜想這樣會減少已經患病小鼠拽拉毛發的異常行為。但事情相反,這些小鼠拽拉毛發的行為變得更糟,或者出現自我抓傷的行為,并且看起來健康的小鼠也出現了同樣的行為。
“這些小鼠本來有自我抓傷或拽拉毛發的行為傾向,給他們這樣的飲食后把上述行為引發了出來。”加納說。“從遺傳學上說,它們與處于這樣危險的人很相似。”加納對拔毛發癖作了研究。該病是種沖動性疾病,患者會拔掉自己的頭發,發病人數約在2~4%之間,女性較少。有拽拉或拔出毛發行為的小鼠,其大腦中血清素的活性較低。這種神經遞質對情感和沖動會有影響。加納猜測,增加大腦血清素的活性可能會治療或減少這種拔毛的行為。血清素是由色氨酸在大腦中形成的,色氨酸來自食物。問題是,色氨酸不能穿過血液和大腦之間的血腦屏障,原因是其它的氨基酸很容易穿過該屏障從而阻止了色氨酸的進入。
加納改變小鼠的飲食,增加了碳水化合物或糖以及色氨酸的量。糖可以引發胰島素的釋放,這樣會導致肌肉對其它氨基酸的吸收,從而給了色氨酸進入大腦的機會。使用8倍的糖和4倍的色氨酸后發現,小鼠大腦中血清素的活性增加了兩倍。但小鼠拔毛的行為并沒有改善。
“我們給它們這樣的飲食,卻使它們變得更糟。”加納說。
第二項試驗,研究人員將小鼠分成三組:看起來正常組;由于拔毛而皮毛有丟失組;皮毛嚴重丟失組。隨著時間過去,所有這些小鼠喂養了以上飲食后情況均變得更糟。“有四分之三看起來健康的小鼠在喂養這種飲食12周后出現了癥狀。”加納說。有些小鼠出現了潰瘍性皮炎。這是一種致命的皮膚疾病,被認為是由一種未知的病原體或過敏原引起的。加納看到,只有染上這種疾病的小鼠才有搔抓行為。“如果潰瘍性皮炎不是一種真正的皮膚疾病又是什么呢?它很像是另一種行為疾病搔抓。”加納說。“我們現有證據表明,這種疾病可能是一種行為疾病。” 但停止這種飲食后,小鼠的不良行為就不再發展。當給對照小鼠這種飲食后,他們會開始搔抓和拔毛 。
這項研究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飲食如何會影響行為或像自閉癥、圖雷特綜合癥、拔毛發癖和皮膚搔抓癥這樣的心理疾病?他說,在此之前并沒有發現飲食和心理問題疾病之間有聯系。
“單獨增加飲食中的糖會引起這些疾病嗎?”加納說。“由于我們給小鼠喂養了多于人類飲食的色氨酸,這項研究沒有證明這一點,但當然是有可能的。”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