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預挽救可能離去的生命
4月20日零點53分,四川省北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馮翔在自己的博客上留下最后一篇文字《很多假如》,大約一個小時后,33歲的他在其兄家中自縊身亡。
從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馮翔的離世大致有幾個原因。一是在地震中痛失愛子和親人;二是沒有家的歸屬;三是人際關系出現問題(馮翔在博客中說“不要逼我,真的,不要逼我。好不好?”);四是工作壓力大,包括在救災物資問題上與他人發生很大的矛盾,以及在工作中反復解說地震當時的情況而不斷撕裂內心的傷口等。
很顯然,馮翔與災區的其他人一樣,遭遇了巨大的心理應激,但最終沒能扛過來而選擇離開人世作了斷。按照馮翔最后一篇文章《很多假如》做假設,如果對其進行及時的心理救援,是否能挽救馮翔的生命呢?
其實,上述導致馮翔自殺的種種原因或應激源,都可以歸納到霍爾姆斯列出的43種生活變化事件心理應激評定表中,并且有些占據了前10位生活危機事件,例如親密家庭成員喪亡(第5位),而有一些是排在后位,如所擔負工作責任方面的變化(第22位)。而所有造成馮翔困惑的應激原,也都是可以化解的。只是,盡管現在已經有一些比較成熟的心理救援的理論和方法,但由于不能與人們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因而往往錯失心理救援的良機。
另一方面,無論這些作為應激源的生活事件是排在第幾位,對于馮翔來說,都可能是難以逾越的鴻溝。而且由于中國環境的特殊性,工作上的壓力、人際關系的死結,反而可能要排在馮翔生活變化事件的前幾位,因而壓力之重是外人難以想像的,結束生命也就成了馮翔的唯一選擇。
但是,如果心理救援能及早介入,減輕馮翔的壓力,化解一些應激源,結果或許就會不一樣了。例如,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緩解個體心理應激的方法之一是轉移。但是,在馮翔的身上卻未能做到。
作為宣傳部副部長,馮翔在震后的主要工作是接待各方領導及各路記者,陪同他們進入北川老縣城視察、采訪,一路得為客人講解:這個地方原來是什么單位,在這里有多少人遇難,當時如何搶救。一遍遍講述,一遍遍重復,其內心的傷口也一次次被撕裂。假如意識到這一點,這種撕裂舊傷口的做法是可以避免的,如讓相關人員輪流接待各方領導和記者。實際上,在這個問題上不僅馮翔沒有意識到自己心理應激的超負荷,就連組織和團隊也忽略了這個問題。一方面,如果個體心理應激到一定程度,是需要自己述說以便讓他人了解,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減緩應激。但是,由于環境和中國文化的特殊原因,很多人有了心事一般是不愿意向外人講,或羞于言說。盡管馮翔在博客中吐露了一些,也向哥哥透露一些心事,但其心理壓力并沒有得到有效釋放。
作為個體如何傾訴和吐露自己的困惑,讓他人了解自己面臨的心理壓力;作為團隊和組織,如何及時發現成員的心理應激,這是心理救援中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只要這兩方面中有一方面顯示作用,就可以啟動有效的心理救援程序,通過科學的方法緩解個體的心理危機,避免自殺和其他極端事件的發生。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