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人的心理異常!
許多病人家屬都抱怨說,親人病后脾氣變壞了,不好侍候。殊不知,這不能責怪病人,而是患病特別患了較為難治的慢性病之后,病人在心理上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出現許多容易被人誤解的心理問題。了解這些異常心理,不僅有助于對病人的理解和體諒,而且還能更好地照料病人,有益于疾病的康復。那么,慢性病人容易出現哪些心理異常呢?
1.主觀感覺異常,注意力轉向自身。健康人精力集中于工作或學習,心理活動經常指向外界客觀事物。人患病后,多將注意力轉向自身,感覺異常敏銳,甚至對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腸蠕動的聲音都能聽到,心中總想自己的病,而對其他事物很少關心,這很容易被別人誤解為自私或冷漠。
2.心境不佳,情緒不穩。生病屬于劣性刺激,勢必影響病人的情緒,形成不良的心境,往往看什么都不順眼,好生閑氣,好發脾氣,給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覺。病情越重,病程越長,這種異常情緒反應越嚴重。這種消極情緒,不僅容易被人誤解,使人不愿意接近,而且還不利于病體康復。
3.被動依賴,情感脆弱。由于病人受到親人的關懷與照顧,病人會變得被動、依賴性增強,本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動手。情感變得脆弱,甚至幼稚,像個孩子似的,總希望親友多照顧、多探視、多關心自己。
4.多疑、神經過敏。病人往往會變得神經過敏,疑慮重重。聽人低聲談話,就以為是談自己的病,醫護人員和親友的好言相勸,也常半信半疑。有時,懷疑醫護人員給自己開錯了藥、打錯了針。這種異常心理不僅會對醫患關系起破壞作用,也不利于安心養病。
5.緊張、焦慮、恐怖。許多病人入院后會感到緊張,特別是看到周圍的重病人和病人死亡,會產生恐怖心理,怕疼痛、怕開刀、怕變殘、怕死亡。同時,求愈心切,希望早一天確診,早一天手術、早一天出院。這種心理對康復極為不利,會削弱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使機體免疫力降低。醫護人員及其家屬,應多安慰、多鼓勵、多做過細的思想工作,振作精神,正確對待疾病。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