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心理為何蔓延
日前有一項問卷調查顯示,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的黨政干部受訪者比例達45.1%;公司白領受訪者比例達57.8%;知識分子受訪者比例達55.4%;而網絡調查顯示,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的受訪者則高達七成。請問,為何傳統上被視為社會精英的人都覺得自己“弱勢”?弱勢心理蔓延折射出我國社會心態的哪些癥結?
答:公司白領、高校教師、一般公務員,基本上是屬于中間社會階層的一些群體。這一調查結果,反映出社會中間階層在階層認同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即主觀身份認同與客觀階層歸類不相一致的現象。同時,這也反映了當前我國中間社會階層所處的尷尬境地。有學者研究發現,當前我國社會中,處于中間階層的一些社會群體對自己階層地位的認知,相對于社會的上層群體和下層群體來看是模糊的、不清晰的,而且在階層認同上向下偏移的現象比較普遍。
階層認同,是個人對自己在社會階層結構中所處位置的主觀感知,也可以說,是個人對自己所屬社會階層的一種主觀定位。總體來說,一些中間階層成員將自己定位于弱勢群體的地位,是一種社會比較的結果。由于他們選擇了社會上層群體作為自己的參照群體,而當現實不允許他們獲得上層群體的利益或社會地位時,相對剝奪感便油然產生。所謂相對剝奪感,是指群體對于自身相對狀況所持的態度,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來自于對自身利益得失的判斷和評價。在社會比較中,將自己的利益得失與參照群體相比較,若認為自己比參照群體得到的少,就會有不公平感產生;認為自己本應該得到的東西沒有得到,即認為自己是被剝奪了。當然,這種剝奪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因此稱為“相對剝奪感”。
那么,為什么中間階層會產生如此強烈的相對剝奪感呢?這既有中間階層所處客觀位置本身的原因,也有社會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客觀原因。從中間階層所處的客觀位置上來看,他們是最容易將社會上層作為參照群體的社會階層。這是因為,無論是工作環境、生活環境還是資訊條件等,他們都有更多機會與社會上層相比較,上層社會群體的生活格調會成為他們追求的目標。而當現實條件使他們無法實現這樣的目標時,產生弱勢感就不可避免。此外,研究發現,我國中間社會階層在各方面會受到更多的剛性制度約制。
在社會學上,弱勢群體是有著明確定義的。2002年,弱勢群體一詞被寫入我國 《政府工作報告》,這表明國家對于社會民生的關注。公務員、大學教授、公司白領等不屬于社會學意義上的弱勢群體。但是,在這些群體中產生強烈的弱勢感,是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這是因為,這是一種消極的社會心態,它不僅會影響到人們對于社會是否公正的評價,也會影響到人們參與社會的行動策略。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