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關注心理健康
公務員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但制約著自身素質的提高,還直接影響公共管理水平。公務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jīng)是影響政府行政效能和導致公務員職務犯罪的重要原因。
公務員常受累于五種特殊的職業(yè)心理問題:抑郁、工作倦怠、人際關系敏感、職業(yè)成就期待、人格沖突。
當前,我國公務員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甘肅省處級及其以下公務員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比較好。科級以下公務員比科級、處級在思維、情感、行為等方面的“敵對”性較強。在身體方面,省會城市公務員自我感覺較差,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自我感覺較好;在人際關系方面,這兩類群體剛好相反。在“敵對”因子上,省會城市的公務員明顯高于其他城市的公務員。筆者就多年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經(jīng)驗和體會談談自己的認識。
公務員的心理問題
心理封閉。公務員心理多戒備,調查顯示:不低于70%的公務員(即使匿名和網(wǎng)上測評)不愿意袒露心跡。主要原因: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二是競爭的特殊性導致公務員心理的自然封閉。
缺乏工作興趣。調查顯示:30%的公務員對自己的工作越來越不感興趣;40%的公務員認為工作沒有多大意義;50%的公務員時常倦怠;70%的公務員缺乏應有的工作激情。他們中不少人往往是拿著穩(wěn)定的薪水,坐在舒適的辦公室里,撞鐘度日,得過且過。
心理健康水平低。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老百姓;市、縣公務員心理健康水平僅僅相當于社會一般人群。
消極情緒。調查顯示:34.5%的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傾向,其中:重度為3.46%、中度為9.9%、輕度21.30%。情緒表現(xiàn):抑郁、焦慮、沮喪、憤怒、煩悶、悲觀、怯懦、浮躁、自卑、孤獨、多疑、自戀、貪婪、偏執(zhí)、恐懼、敏感等。
公務員的壓力來源
工作壓力。來自于職業(yè)的公共性要求與其自然本性的沖突、官員體制的理性追求與其個性發(fā)展的沖突、繁重的工作任務與職業(yè)發(fā)展不明確性的沖突、公共責任的重大與其有限的個人能力的沖突以及制度改革,如:競爭上崗、選任制、聘任制、問責制等,還有晉升壓力。
人際壓力。中國人歷來重視人際關系的搭建和溝通。這種社會文化的特殊性使得人際關系的處理成為工作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這在政府部門中尤為突出。社會關系的維系,與方方面面的溝通、協(xié)調和應酬,這種人際重負使得公務員長期處于心理疲勞甚至心理恐慌狀態(tài)。
家庭壓力。包括情感壓力、經(jīng)濟壓力。公務員家屬對公務員的期望值過高,要求方式欠妥,導致公務員壓力增加。
個體因素。公務員個體綜合素質比較高,社會認知和自我覺察能力也比較強,特別是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公務員,對自己往往有更高的標準,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負面情緒。該群體往往偏好社會比較,尤其是向上比較:“自己所在的部門是清水衙門,別的部門財大氣粗”;“自己身為省里的處級干部,還不如同學在市里當科員掙得多”等,造成心理失衡及挫折感。
社會因素。相對較低的工資待遇引起心理失衡。公務員的工資收入和生活水平與社會上先富起來的人相比較,與發(fā)達地區(qū)同類公務員相比較,往往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甘肅屬于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這就使得一些公務員產生不平衡感。
缺乏正確的健康觀。正確的健康觀和身心健康的自我調適手段相對欠缺。公務員對心理健康問題普遍重視不夠,認為心理問題完全是性格軟弱和能力欠缺造成的,故回避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感。
公務員減壓的原則
心理調節(jié)與身體調節(jié)相統(tǒng)一原則。在進行心理調適的同時,要加強營養(yǎng),鍛煉身體,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
自我調節(jié)與尋求幫助相結合原則。一般心理問題完全可以通過自我調適解決。嚴重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則應積極主動去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全面調節(jié)與有的放矢相結合原則。既要對身心健康進行全面呵護,又要有針對性地解決某方面的問題。
認知調節(jié)與行為調節(jié)相結合原則。一方面進行內部心理反思,轉變觀念,轉變看問題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通過外部動作、行為和活動來釋放不良情緒,促進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自我調適的方法
正確看待壓力。遇到困難,產生壓力,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成為增強自己能力的重要機會。可能是環(huán)境或他人的因素,那么理性地溝通解決。無法解決,也可放平心態(tài)。“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隨天外云卷云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擁抱壓力,從正面激勵自己,不僅會平息壓力帶來的紊亂心情,而且能使問題導向正面的結果。
管理好時間。工作壓力的產生往往與時間的緊張感相生相伴,因此,公務員應學會時間管理,把重要的事放到首位,防患于未然。否則,工作永遠處于被動之中。壓力的一個突出特點表現(xiàn)在對未來的焦慮和擔心上。應對壓力的最佳辦法就是集中精力,把工作安排好,把今天的工作做好。
管理好情緒。主動管理、分析、整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工作上的壓力帶回家。重視業(yè)余生活,聽音樂、聊天、運動、做家務都是獲得內心安寧的好方式。關鍵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習一些自我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想象、白日夢等。重視和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善于應用社會支持系統(tǒng)。壓力過大的時候,要尋求朋友的幫助,不要試圖一個人把所有壓力承擔下來。同時,在壓力到來的時候,可采取主動尋求心理援助,如與家人傾訴交流、進行心理咨詢等方式來積極應對。
公務員身心健康方案
個人選擇的方向——從“心”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回避壓力不如正視壓力;怨天尤人不如調整認知;抱怨環(huán)境不如改變心境;默默忍受不如尋求支持;消極等待不如改變自我。
具體方法:采取積極的壓力應付模式及認知轉換選擇。善于調節(jié)情緒,學會控制需要。主動尋求社會支持,重視家庭溝通,擴大交往層面,尋求專業(yè)幫助。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尋求新的工作體驗,培養(yǎng)一項或多項創(chuàng)造性的愛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養(yǎng)均衡,運動適度,戒煙限酒。
政府選擇的方案——從“心”開始關注公務員健康。入門把好心理篩選關;在職提供心理咨詢服務;以人為本改進政府的管理。 (作者系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心理科主任醫(yī)師)
健康是人類的財富,是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權利和追求的目標;健康也是重要的生產力,是國家和民族生存與發(fā)展基本的要素和寶貴的資源。當今社會,健康已成為人們的一種追求和時尚。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健康?采取什么樣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維護身心的健康?在這些方面還有許多需要研究的問題和需要廣泛傳播的知識。
為此,本報《生活·健康》版與甘肅省健康教育所合作,推薦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醫(yī)療衛(wèi)生專家做客本報,為大讀者提供養(yǎng)生保健和疾病預防知識,為全社會培養(yǎng)健康理念,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服務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xiàn)為沒有事實根據(jù)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jīng)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fā)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jié)心理恐慌”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yè)、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yè)、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