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焦慮危害非常大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不知從何時開始,芝麻大點的事情,也能攪得人坐臥不寧。焦慮,這種過分的擔憂和不安,已經成為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病”。《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曾顯示,34%的國人經常存在焦慮情緒,62.9%的人偶爾焦慮,只有0.8%的人表示從來沒有過焦慮。
有人說,中國已經陷入了一個“焦慮”的時代。
“有壓力覺得累,沒壓力覺得可怕”,這已成為大多數人生活的常態———“三十畝地一頭牛、孩子老婆熱炕頭”的安居樂業不是現代人的夢想,如何“實現自我價值,時時爭得上游”才是到達幸福彼岸的唯一途徑。
然而,僧多粥少,殘酷的競爭無時無處不在。人們工作透支、情感透支,出現了學業與就業、工作與家庭、物質與精神收獲諸多矛盾,以致他們對即將發生的事情缺乏判斷,覺得自己根本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握不住瞬息萬變的社會,完全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對自己要求過高,又因為達不到要求而充滿自責。人們天天疲于奔命,卻依然會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于是,他們開始擔心事業失敗,擔心失業隨時可能降臨,擔心失戀,擔心發生交通事故,擔心自己會生癌癥或別的什么重病,擔心自己沒有購房能力或是將來漲價了更買不起……這種擔心不是一般的擔憂,而是毫無理由的杞人憂天。漸漸地,人們走進了總是過度擔憂威脅性事件的“怪圈”,開始了這場和焦慮癥的持續博弈。
更可怕的是,患上焦慮癥后,患者會長期處于緊張和焦慮之中,這種不合情理的擔憂會嚴重降低其工作、日常生活以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這種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會使人的事業和家庭生活停滯不前,甚至出現惡性循環。
因此,如果你開始出現心悸、胸悶、氣短,心跳和呼吸次數加快,如果你感到周身乏力,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連簡單的日常家務工作都沒辦法勝任,還時常伴有失眠、早醒或夢魘等睡眠障礙,就要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患上焦慮了。
若是真的患上焦慮癥,首先要找出“焦慮”產生的根源。“焦慮”一般產生于“不確定的狀態”,而減少“不確定”的方法就是必須逼著自己“做決定”。一旦下了決心,你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什么。之后就要勇敢地“放手去做”,同時要“知天命”。做任何事情都會面臨挑戰,有時出現緊張是很正常的,不要過多地去想結果,而且讓你害怕的事往往也最能使你從中獲取成就感,所以不妨把這種感覺重新歸類到正面情緒,如“興奮”或“期待”中,并不斷地給自己做心理暗示,變壓力為動力。
另外,要多結交些性格比較開朗的朋友,多把自己的心事說給他們聽,后者的意見或想法能夠幫助你減少不確定的信息,避免由此而產生的焦慮。 適量的運動也有助于減壓、轉移注意力,因此當你開始發現自己有焦慮的“苗頭”時,不妨約上三五好友打打球、跑跑步,就能防微杜漸了。
獨立性差小心分離焦慮
凡凡從小就是個可人疼的孩子,吃飯、睡覺從不用媽媽操心,甚至連哭鬧都很少。因此,一直很受家人寵愛。可自從一個月前,凡凡被送進幼兒園,就像換了個人似的。每天只要媽媽一離開,就哭個不停。老師讓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搭積木,可凡凡理也不理,只是說:“凡凡不要上幼兒園,凡凡要媽媽。”
專家:凡凡這是得了“分離性焦慮”。幼兒園是孩子進入花花世界的“第一步”。可對他們來說,畢竟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因此難免在心中出現感情的起伏。這時,寶寶已不再是萬眾矚目的焦點,他們會感覺失去了情感的依托,滿眼都是不理解、不認識的事物,以致出現“分離性焦慮”。
寶寶在6—24個月間和媽媽的關系,決定了其是否會患上該病。寶寶剛出生時,和媽媽“不分你我”,6個月后,才會出現“獨立意識”。此時,寶寶對外界充滿好奇,會開始人生的第一次“探索”。如果媽媽能給予適當鼓勵,那么對寶寶日后獨立能力的培養將至關重要。反之,如果媽媽因為寶寶表現出的獨立意識而出現情緒波動,則會讓寶寶無所適從。這樣的寶寶到上幼兒園時就很容易出現“分離焦慮”,甚至影響其成年后單獨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般孩子到3歲后才會出現“分離焦慮”的典型癥狀,他們要么覺得和媽媽呆在一起非常別扭;要么一離開媽媽就會哭鬧,而且還會伴隨一些軀體癥狀,如頭疼、肚子疼、發燒……不愿意上學,或一上學就會犯病。
此時,媽媽適時的“反省”可以幫助孩子擺脫這方面的煩惱:一方面,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另一方面,勸服孩子上學的同時,多給他們打打電話或下班后問問孩子今天學了什么,對表現良好的要及時獎勵,讓他們感覺到“媽媽對我們很關心”。如果孩子癥狀越來越重,光憑日常生活的一些小技巧就不能解決問題了,媽媽應到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尋求醫生的幫助,孩子也可以通過游戲治療緩解焦慮。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