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暴力心理的原因
前有叫囂“我爸是李剛”的兒子,后有為兒出氣打死交警的父母。先有藥家鑫案,再有小販殺城管,更有施暴者叫囂:“就是要打死你,死了還要扒了你的皮。”李啟銘、藥家鑫、夏俊峰、韓方奕等等這些名字都因為“暴力”而被人們深深記住。“藥家鑫”并非個案,只是媒體聚焦下的名案。近年來,從媒體披露的信息來看,家庭暴力事件、校園暴力事件和社會暴力事件的頻發,日漸威脅著人們的安全。然而人們傾向于認為,所有的暴力行為都能找到某種合理的動機,沈家宏教授認為,所有暴力行為需要回歸的家庭和社會,“查家宅”思維的要義,在于還原施暴者的社會關系網路和家庭教育背景,并為暴力行為進一步解讀提供解釋路徑。
1、共同點:施暴者都為性格不健全,自我價值缺失,自我傷害
2、社會問題充當導火線
3、“查家宅”揭秘暴力根源
4、加強生命價值教育,提升自我價值
共同點:施暴者都為性格不健全,自我價值缺失,自我傷害
在以往的諸多暴力事件中,很多施暴者都有驚人的共同點,性格不健全,自我價值缺失和自我傷害。沈家宏認為,暴力是一種自我毀滅式宣泄情感的方式。在宣泄的過程中,施暴者的情緒得到緩解和一定程度的轉化,但是沒有真正的解決暴力情緒,同時衍生出一種內疚和恐懼。事實上施暴者對暴力存在內在的認同,崇尚“強權就是真理”,所以施暴者本身性格上是不健全的,容易走極端的思維。同時施暴者雖然使用強硬的手段來表現在自身的強大,然而,施暴者的自我價值感是缺失的,對自己生命的漠視,對別人生命的不尊重。而在眾多的暴力事件中,人們都能直觀的體現到施暴者的最終結果是尋求一種自我滅亡式的傷害。
社會問題充當導火線
沈家宏說:“從暴力行為的發生機制看,它往往都是政治失序、社會失序和人心失序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僅憑任何單一秩序的完善都不能保障暴力的消弭。”現在中國社會正在轉型期,社會矛盾較突出,人們對政治的不信任,對權貴的厭惡,同時“富二代”“官二代”甚至“星二代”對普通老百姓的漠視積壓成一定的負面情緒,而縱觀諸多暴力事件中,施暴者遇到一定的社會問題就會觸發他們高高舉起的拳頭。同時,社會輿論也會助長一定的暴力風氣,在夏俊峰事件中,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對社會,對政治的仇恨轉嫁到夏的身上,甚至歌頌其“英雄行為”,沈家宏認為,這都會助長一定的暴力風氣同時對施害人也會造成一定的壓力。暴力成了人們發泄不滿的象征,而而用暴力發泄的人,也因此由加害者變成了受害者。
“查家宅”揭秘暴力根源
采訪中,沈家宏教授表示暴力的根源來自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施暴者都是早期教育的暴力承受者,從小到大,施暴者接觸到各種形式的暴力,例如家庭暴力、冷暴力、電視文化傳播的古惑仔或者是網絡游戲中的暴力等等,所以“查家宅”思維的要義,在于還原施暴者的社會關系網路和家庭教育背景,我們不難發現,施暴者都能在各自的家庭里接觸到這些其中的暴力。長期以來,施暴者對這些暴力都有一種內在的自我認同感。從“李剛門”“藥家鑫案”人們可以發現作為施暴者,他們熟諳社會的潛規則,一如既往地相信“強權就是真理”,相信定罪方式不取決于暴力行為本身而取決于被定罪對象的權力位階以及社會關系。而這些觀念是誰給的--家庭,又是誰給了他們足夠的“底氣”--父母,所以這才有了那句流行至今的“我爸是李剛”
加強生命價值教育,提升自我價值
暴力如瘟疫般蔓延,都反映出人們,對生命責任淡漠,對社會價值認識模糊等生命意識的缺失。然而“生命誠可貴”眾多的暴力事件,無論是施暴者還是受害者,我們都發現是一種“雙輸”的局面,公眾需要正確的面對暴力事件,理性分析。對自身要加強生命教育,提升自我價值。培養作為生命個體的自尊心和責任心,形成自立自強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僅使自己與外部世界溝通具有主動性,而且對自身發展也具有主動性,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成為生命活力的人。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