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有效的心理調適法
人要參與社會生活,就必須受到一定的社會規范的制約和限制,這就要求個體要根據社會信息及時調整自己,有效化解心理矛盾沖突,盡可能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率,使之適應于社會的要求。
人們從接收一定的外界信息到作出相應反應,這中間有一個大腦根據以往的認知,對信息進行加工并產生相應的心理體驗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個體心理發展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完成有三個要素:一是外部信息的刺激;二是已有的心理認知的參與;三是個體心理的自我整合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根據一定的外部信息所作的適應性反應并不總是成功的:個體的心理體驗與原有的心理認知不一致,就會導致心理沖突。這種沖突,既是促進 個體心理發展、成熟的動力,也可能導致其心理應激(如彷徨、自責、壓抑、痛苦、憤懣等)以及相應的肌體反應(如內分泌失調、失眠等),引發心理問題甚至身 心疾病。
個體通過對外部信息接收角度和強度的轉換,或對原有心理認知在重組、遷移、升華的基礎上予以整合,使外部刺激與心理認知互為進退地實現協調一致,以避免心理矛盾沖突激化所造成的心理困境,這就是心理調適的重要方法——合理變通。
合理變通的主要方式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1、回避——轉移注意力,盡可能躲開導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腦里往往形成一個較強的興奮灶。回避了相關的外部刺激,可以使這個興奮灶讓位給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興奮灶。興奮中心轉移了,也就擺脫了心理困境。
2、變通——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酸葡萄與甜檸檬效應。心理學上又叫合理化。就是通過找一些理由為自己開脫,以減輕痛苦,緩解緊張,使內心獲得平衡的 辦法。弗洛伊德指出,常見的合理化有兩種:一是希望達到的目的沒有達到,心理便否定該目的的價值或意義,俗稱酸葡萄效應。二是未達到預定的期望或目標,便 提高目前現狀的價值或意義,俗稱甜檸檬效應,如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惱。心理調適可借用某種 “合理化”的理由來解釋事實,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
3、轉視——換個角度看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因為并不是任何來自客觀現實 的外部刺激都可以回避或淡化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積極和消極的方面。同一客觀現實或情境,如果從一個角度來看,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使人陷入心理困 境;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可以發現它的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情緒體驗轉化為積極情緒體驗,走出心理困境。
4、換腦——換一種認知解釋事物,更新觀念,重新解釋外部環境信息,也就是相當于換一個腦袋思考、解釋問題。在個體出現心理矛盾和沖突的時候,可以通過換腦法,減少或消除心理認知與心理體驗的矛盾沖突。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