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衛生:正視才能重視
中國有個成語叫“諱疾忌醫”,意思是怕人知道自己有病而不肯醫治。說起來大家都會認為“諱疾忌醫”的行為很愚蠢,因為自己才是受害者。可是,在心理衛生問題上,很多人都會犯“諱疾忌醫”的毛病。怎樣才能轉變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即將于明年1月1日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心理衛生條例》準備發力了。
據本報昨日報道,《深圳經濟特區心理衛生條例》是我國第7部地方精神衛生條例,也是我國第1部心理衛生條例。為什么叫心理衛生條例而不是精神衛生條例?據市衛人委副主任孫美華介紹,這是因為條例“關注的不僅是精神疾病,還有亞健康狀態,甚至心理困惑層面的問題”。也就是說,經過確診的精神疾病和可能導致精神疾病出現的隱患都在關注范圍之內。
這或許相當于,醫生不僅要給你治感冒,而且要對導致感冒的因素進行提前干預。也許有人會說,這未免小題大作了。對感冒來說或許如此,但對于心理衛生來說卻一點也不。因為無需醫生提醒,人們也會注意預防感冒;但對心理衛生和精神疾病,人們卻是諱莫如深。心理問題往往不被認為是正常的疾病,而被認為是一種人格內容,結果就是很多人有病卻不去治。本報報道顯示,根據2005年的深圳居民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深圳精神分裂癥等重型精神疾病患病率達到1.41%。即使按照戶籍人口250萬計算,也有超過3.5萬人患病。但目前全市登記在冊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只有1萬多人。
得了病都有可能不去治,更別說主動預防了。西方諺語說:及時一針頂九針。無法開展早期預防和干預工作,整個社會也將付出更多成本。11月27日,公明街道一名男子準備跳樓輕生,民警及消防隊員嚴陣以待,經過二十個小時的僵持,男子才被成功救下。這樣的案例在深圳幾乎每隔數天就會發生,起因多為感情及家庭糾紛。試想一下,如果當事人一早就能找心理醫生咨詢,或者有心理危機干預機構給予幫助,也許公共資源就能避免如此被浪費。
對深圳而言,市民的心理衛生不僅僅是醫學專業問題,更是復雜的社會問題。深圳是全國最大的移民城市,很多人由熟人社會一腳踏入陌生人社會,更容易遇上心理困擾,卻得不到家人親友的及時開導;深圳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深圳人的自我期許也相對過高,因此精神壓力也更大。與深圳嚴峻的精神衛生相對應的,是心理衛生醫療資源的嚴重不足。不得不說,這同樣與以往人們對心理衛生的“偏見”有關。
正視才能重視。條例規定,深圳將加大對心理衛生事業的投入,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都要設置心理衛生科,超過50家社康中心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項目,讓人們在家門口也能享受相應服務。當市民看心理衛生像看感冒一樣方便時,相信人們對心理衛生會像對感冒一樣有了平常心,這座移民城市也會因此更加和諧。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