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可能患攻擊型人格障礙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能遇到這樣的“老好人”:他們對你的提議和行為,總是一連串地說著“OK”或“沒問題”,可一旦做起你交代的事情來卻又總在消極拖延或找借口推托,即使在你的一再催促下勉強做了,也總讓你覺得什么地方別扭,有種想發火卻又被噎著的感覺。
其實,嚴格來說這類人有一種比較隱蔽的人格障礙,精神醫學將其稱為被動攻擊型人格。那么,面對這樣的人,尤其是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我們又該怎么做呢?
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的主要特征是習慣以被動的方式表現其強烈的攻擊傾向,這類人外表總是表現得被動和服從,甚至唯唯諾諾,背地里卻不予合作,內心充滿敵意和攻擊性。例如,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經常故意遲到、故意不回電話、故意拆臺使別人的工作無法進行等。性格方面經常表現為頑固執拗、不聽調動、拖延時間、暗地里破壞或阻撓他人的事情等,仇視情感與攻擊傾向十分強烈,經常牢騷滿腹,心里卻又十分依賴權威。
被動攻擊型人格其實也是一種心理問題,并且屬于一種比較隱蔽的人格障礙。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患者不能用恰當的、有益的方式表達自己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明明有很多不滿和怨恨的情緒,卻又不愿坦蕩、大方地表達出來,而是采取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將事情越弄越糟的“宣泄”方式獲得某些心理平衡。
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的形成,主要基于以下一些原因:
1.不恰當的教育方式。調查表明,家長教育方式不當是導致孩子產生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的最重要原因。例如,在孩子童年時家長過于嚴厲,使孩子不敢違背父母的意愿,不敢說出心中想說的話,行動上不敢越雷池半步。長到少年時,孩子就很有可能采取偏激的行為方式來與成年人的意志和社會規范對著干。
2.學習成績差。有的少年學習成績不好,老師、家長、同伴都瞧不起他,久而久之,他的心里便產生了一種抵抗情緒,表現在行動上就易出現不合作、破壞欲強、懶惰散漫等現象。
3.人際關系較差。人際關系不和諧的人容易形成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
4.過分自卑。內心過分自卑、壓力過大的人容易由被動轉向攻擊,導致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一旦形成,就很難矯正。但是,青少年正處于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其人格特征還不是很固定,即使有人格障礙的表現,也是可以治療矯正的。那么,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被動攻擊型人格傾向時,家長應當如何處理和預防呢?
對于這樣的孩子,應該找心理醫生進行輔導。從心理層面上,要讓有此種性格傾向的人認識到這種傾向會對整個人生造成負面的影響。從行為層面上,要讓他們逐漸改變原來的行為模式。同時也提醒廣大家長,一定不能將孩子的心理疾病當成道德問題來看待。
如果家長將他們的反常行為視為道德不良,便會使他們內心更加不平衡,對家長更反感,從而產生更過激的行為。要給孩子表達自我的機會,允許他們說出心中的想法。要與孩子平等相處,以免孩子產生對抗情緒,為發泄心中的積怨而和家長對著干。
好文推薦: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