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1.自我評價正確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確認識自己,有自知之明,能悅納自我。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能做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同時,努力發展自己的潛能。
而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并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于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于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結果是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逃脫所面臨的心理危機。
2.人際關系和諧
心理健康的人樂于并善于與人相處,不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認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時,他也能為他人所理解,集體所接受,人際關系和諧。在與他人交往中積極態度多于消極態度,能寬以待人、樂于助人、取長補短、不卑不亢,交往動機端正。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是獨處于集體之外,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
3.社會適應能力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對現實,接受現實,適應現實,進一步地改造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對周圍事物和環境能做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既有高于現實的理想,又不會沉湎于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對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都能妥善處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現實,逃避現實,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現實的挑戰;總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或責備社會環境對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無法適應現實環境。事實證明:個體不能有效地面對現實、不能有效地處理與周圍現實環境的關系是導致心理障礙、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
4.意志品質健全
意志是人在克服困難達到預定目標的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對客觀現實的能動反映,是個性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具有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可控性特征。健康的意志應該具有目的性,即能自覺地確定行為的目的。在制定和執行計劃時,能集思廣益,不輕信盲從;在需要做出決定時,能當機立斷、毫不猶豫;意志應具有堅韌性,既能持之以恒,又能知通達變;意志應具有自制性,即為了達到目的而能控制一時的感情沖動和約束自己的言行。
5.情緒積極穩定
情感是人腦對客觀現實與人的主觀需要之間關系體驗的反映。心理健康的人的愉快、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總是占優勢,雖然也會有悲、憂、愁、怒等消極情緒體驗,但一般不會長久,自己善于調節和控制情緒,既能適度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緒反應和現實環境相適應。
6.人格和諧完整
人格是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人格完整是指一個人具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即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待人接物能采取恰當靈活的態度和方式,對外界刺激的認識和行為反應合理、適度;能夠與社會的步調合拍,能與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
7.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有不同的心理和行為,心理健康者應具有與多數同齡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征,如果嚴重偏離,就是不健康的表現,如少年兒童圓滑世故、成年人天真幼稚等。此外,人的心理行為也應與其性別特征大致相符,如果男性過于女性化、“娘娘腔”則易造成其社會性別角色的反差和沖突,難于適應社會和群體。因此,心理行為符合年齡及性別特征亦是心理健康的一項基礎性指標。
8.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和實踐活動能力等的綜合。智力正常是人們學習、生活與工作的基本心理條件,也是個體適應周圍環境變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證。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