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愛狗?都市孤獨心靈渴望愛
喜歡狗的人,在心理上更青睞雄性,而養貓者恰恰相反。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對狗的依賴,與人類內心潛在的泛性愛意識有關。這種泛性愛的概念,并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性生理的狹義概念,而是一種與性心理有關,包含語言、精神、生理及行為等諸多層面的廣泛概念。
“喜歡狗的人,在心理上更青睞雄性,而養貓者恰恰相反。”教授指出,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對狗的依賴,與人類內心潛在的泛性愛意識有關。這種泛性愛的概念,并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性生理的狹義概念,而是一種與性心理有關,包含語言、精神、生理及行為等諸多層面的廣泛概念。
“一些人一提到性愛,就想到性交配的層面,這實際上是十分狹隘的。人與寵物間的泛性愛,也并不是指網絡上流傳的‘人獸交配’一類的段子。人在與狗接觸時,產生精神上的愉悅,甚至生活上將狗視為伴侶,產生心理上的依戀。”
“說到人與狗的泛性愛,我們可以將之具象化,比如一些家庭中,女主人愛狗成癖,甚至晚上抱著狗睡覺,將老公趕下床,這就是性愛轉移的一種體現。因為狗的出現,轉移了夫妻間一部分本該給予對方的感情。”徐光興戲言,在這樣的情況下,狗就充當了一個第三者的角色,但這樣的角色一般情況下非但不會影響夫妻間的感情,反倒可以有利于家庭穩定。因為狗充當了承擔感情轉移的載體,人便更不容易將對配偶的感情轉移到其他人身上。
采訪中,徐光興再三強調,所謂的泛性愛很多時候并不伴有性行為、或性幻想,而僅僅是一種可以轉移或轉化人的欲望的途徑。“泛性愛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不能與‘人獸交配’等極端變態案例混為一談。在美國、日本等國家,一些社會組織開發出的‘狗醫生’動物治療項目,通過選拔性格溫順的犬類,讓它們作為動物代表,去醫院慰問病人,去老人院看望老者,去特殊學校跟孩子們玩耍,從而減輕人精神和心理上存在的壓力,都是一種利用人對寵物的泛性愛心理,從而達到治愈人們心理創傷,撫慰人心的心理學療法。”
在泛性愛的大背景下,人類滋生出了多種多樣的養犬心理。一些在感情上受到創傷的人,也會因為狗的忠誠,而選擇將信任與情感寄托在狗的身上。
而說到大多數養犬人的心理需求,則與人內心深處對施愛與被愛的渴求有關。
徐光興舉例指出,一些空巢老人,往往通過養狗的方式,轉移自己對子女的思念,這正是一種施愛的體現,也是人們常說的移情。因為子女不在身邊,他們的愛找不到依托,于是就要找一個類似于子女的伴侶型動物來愛。而說到對被愛的渴求,一些在城市里獨自生活的青年單身人士選擇養狗,在此過程中,感到自己被需要,在回家時,覺得狗在為自己守候,這正體現了人類渴望被掛念、被在乎的心理。
另外,現代社會生產關系的變革,導致社會出現變動,一些人因無法承受這當中所帶來的誠信缺失,害怕受到欺騙,從而減少人際交往,而更專注于和伴侶寵物進行感情溝通,這也是當今社會背景下,很多人選擇養狗的原因之一。
說到當下最熱門的寵物消費,在分析這部分消費者心理時,一些人提出不解:對于狗來說,可能只有吃到嘴里的東西才是最實惠的,為何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為寵物做美容、買裝飾品?其實對于養犬者,除了食物之外,其他的寵物消費,更多滿足的是自己的內心需求,而非寵物的需求。
針對這樣的疑問,徐光興則指出:這與人們希望自己的伴侶更加漂亮的心理相同,自己的寵物因為漂亮而受到外人的稱贊,也可以滿足人們的虛榮心。正如我們會為自己愛的人挑選衣服一樣,在打扮自己的寵物狗時,人的內心也會產生一種成就感。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