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裝成熟也是種消極心態
心理學專家表示,在我們的身邊經常能聽到一些中年人說自己老了,雖然從生理結構來看,他們的身體狀況與青年人相比有些衰老,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年人。他們說自己老了,實際上是一種消極情緒的表現。
“唉,老了!”這是45歲~54歲人群最愛說的一句話。與其說他們在感嘆身體的老去,不如說他們的心態也在日漸老去。
近日,英國保柏健康小組對包括中國在內的12個國家的1萬余名公眾進行在線調查顯示:中國45歲~54歲人群中,約有54%的人認為自己已經進入老年;超過1/4的人想到自己變老時心情沮喪。與此相反的是,一些國外的人則認為,到80歲才算老年人。國際上將65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年人,而45歲~54歲的人為中年人。明明年齡上不是老年人,心里卻偏偏認為自己是老年人,難道他們真的未老先衰嗎?
心理學專家表示,在我們的身邊經常能聽到一些中年人說自己老了,雖然從生理結構來看,他們的身體狀況與青年人相比有些衰老,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年人。他們說自己老了,實際上是一種消極情緒的表現,說明自己目前處于很累、很煩、很無奈的境況。同時,工作和生活中還伴隨著危機感和緊迫感。
30歲~40歲的人,他們經過努力奮斗后,事業上有一定成就,在自己所處的領域有一定的收獲,在單位也屬于中堅力量。可到了45歲至54歲,許多人的事業正處于下落期或者停滯不前。他們對現狀既不滿足,又無力改變。當碰到一些新鮮事物或困難時,自己不能熟練掌握或者無法克服,只好以一句“老了”來安慰自己。
與國人相比,外國人很樂觀,認為80歲才是老年人。這種差異,與人們的傳統思想觀念有關。國人認為只有事業成功,或者得到社會的認可,才能體現成功的價值。而西方人則更注重追求精神價值感,即使事業不是很成功,只要認為自己精神得到了滿足,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快樂。東西方生活模式不一樣,也會造成觀念的差別。東方人認為,人老了就應該什么也不干,即使做事也不一定能做好。人們的生活較為單一和機械,缺少享受生活的樂趣。西方人則認為,享受生活、快樂過好每一天是人生的真諦。人到老年可以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依然可以是人生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中年人要想改變“未老先衰”的心境,要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多參與一些社會活動,打破原有的生活模式,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別人身上;要為自己合理規劃目標,人到中年不表示就要停步休息,根據自己的情況,學習一些新知識或涉足一些新的領域;要多與年輕人接觸,體會他們身上的青春與活力,也把自己的寧靜、歸宿感、安全感傳遞給他們。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