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恐怖記憶的纏擾
美國紐約大學研究人員最新研究表明這種情況并非不可能。人們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藥物的情況下,不斷“重演”這段恐怖記憶來將其“改寫”。今年早些時候,研究人員曾用老鼠做實驗,給老鼠播放一段聲音的同時對它們施以輕微電擊,令老鼠對這段聲音產生“恐懼感”。
第二天研究人員給老鼠播放同樣聲音以刺激它們回想起這段恐怖記憶,然后多次重復這段聲音,但不再對它們施以電擊。研究人員把這一過程叫做“消除訓練”。研究人員發現“消除訓練”進行的時間很關鍵。如果在第一次只播放聲音后6小時內開始這一過程,那么老鼠對這段聲音的恐懼感將被永久消除。6小時“窗口期”一過,恐懼感將難以消除。
這項研究負責人伊麗莎白·費爾普斯說:“在控制恐懼感方面,時間因素比我們以前想象的更重要。先前研究表明,‘窗口期’始于刺激發生后3至10分鐘,將持續至少1小時,但不會超過6小時,”在后來一項新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人類也會出現與老鼠實驗類似的情況。
這一次,受試者通過電腦屏幕觀看各種顏色的方塊。當藍色方塊出現時,他們會受到輕微電擊。第二天,研究人員再次向受試者出示藍色方塊,令他們回想起一天前的“恐怖記憶”,但這一次并不同時施以電擊。然后研究人員把受試者分成3組分別進行“消除訓練”。
第一組在第一次看到藍色方塊10分鐘后再次看到這個圖案,且同樣未受到電擊。研究人員預計此時“窗口期”已經啟動,“藍色方塊安全”這新一信息開始覆蓋原本的恐怖記憶。
第二組在第一次看到藍色方塊后不再重復看這一圖案。第三組在第一次看到藍色方塊之后6小時再次看到這一圖案。研究人員預計“窗口期”已經結束。
一天后,研究人員通過測試發現,后兩組人對藍色方塊的恐懼感恢復,而第一組則由于第二天的強化訓練“重寫”了對藍色方塊的記憶,不再對它產生恐懼。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新發現最重要之處在于可以用“純天然”途徑“重寫”人的記憶。
動物實驗和人類測試結果相似,這說明記憶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被新信息“覆蓋”,前提是這一過程必須在喚起記憶后某一時間段內進行。紐約大學研究人員丹妮拉·席勒說:“這項研究表明,記憶在一段時期內可能受到某些因素影響而永久改變。”
“通過研究記憶的變化,我們將來可能在治療與異常情緒記憶有關的疾病方面走出一條新路,”她說。這項研究成果9日刊登在《自然》雜志網絡版。研究人員目前尚不確定如何將這一研究成果應用于臨床治療,但他們認為它至少提供了一種不用藥物就可以消除記憶的方法。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