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拒絕別人背后的真實心理是什么
1、厚重而脆弱的自尊。過重的自尊來自東方哲學熏染,中國佛、儒、道家文化是有厚重恥感內涵的,如“三綱五常”“厚顏無恥”“恬不知恥”“知恥近乎勇”(孔子),“無羞恥之心,非人也”(孟子)等文化,造成了中國人高度重視做人的“禮儀、節氣”,高度重視人的“臉面”,這些文化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心理。
而現代社會仍然很講究“面子工程”的。可以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是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情結。中國文化中“面子”的惟一含義是:他人眼中的我,即你做任何事情要顧忌面子、做得體面,不能讓別人在背后戳你脊梁骨,你得顧忌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以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這是文化所形成的人際行為規范,本質上是人的自尊需要。
只是恥感文化對有些人而言,形成了束縛他內心的枷鎖,或者說,有些人由于個性懦弱、內心自卑而在一個講究面子的文化環境里很不自由,備受人際焦慮折磨。
這種人是活在別人的印象中,其自我概念是建立在他人評價上的,其個性決定了他在人際交往時,會高度關注他人的行為反應,包括他人的需求。如果他在意了別人和滿足了別人,自然會獲得別人的好感,好的態度和好的評價,自己就會感覺被重視,覺得自己做得很對,很有成就感!
這種自我肯定來于別人肯定的人,是無法在他人面前給予否定的,即害怕說出“不”的。因為對別人否定,就意味著對自我的否定,這會斷絕看清自己是誰的被肯定來源(給自己評價的客體)。所以,他在對別人有求必應的“討好”中,充分感到自我的存在和存在的價值。
由于“討好”是以壓抑自我為代價,他必然會逐漸感覺是在為別人而活,會逐漸產生拒絕別人的愿望,但他欲拒不能。因為他內心的弱小與不安全感,使他無力承受“萬一被拒絕”的后怕,他潛意識的“討好”欲望,使他還不愿喪失他人的好評和好感,惟有“討好”能感覺自己是好人,也惟有實現“討好”才能免除他社交中的焦慮。
當然他的心理現實是,要么顧了自尊(面子)委屈了內心自由,要么顧了內心自由而傷了面子(自尊)的矛盾沖突。但一般情況下,他寧愿忍辱內心而不愿丟失面子。看看那些吃酒席的人就知道“面子”何等厲害:本來不勝酒力,但為了在朋友中撐面子他可以“寧傷身體不傷感情”,可以豪情壯舉到爛醉如泥,甚至肝硬化、肝壞死。中國的酒文化就足以說明人際社會中人“拒絕”人難啊。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