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識:與盲人如何相處才合適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明都是一件非常痛苦和嚴重的事情,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失明的朋友們在生活中靠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的生活著,甚至,做出了很多眼睛正常的人,雖然這樣的事情讓他們給我們的感覺很堅強,可是,在和他們相處的時候我們也有需要注意的的地方。
一、憐憫
視 力殘疾人“生活在黑暗之中”,失明導致對環境信息獲得的喪失和對環境有效控制能力的喪失、視力殘疾人學習的不便、生活的艱辛、求職之不易……使得視力殘疾 人這一社會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更易為人們所憐憫與關注。其實對視力殘疾人的憐憫之心是理解、關心、幫助他們的基礎,但僅有憐憫是不夠的,視力殘疾人也是 與普通人一樣平等的人,他們渴望得到尊重、理解、關心和幫助。國外由于盲人教育尤其是盲人早期教育發達,盲人的能力和社會地位與普通人相當。
二、恐懼
由 于視力殘疾對個體的傷害相對更為“殘酷”,人們總是把對黑暗的恐懼從“盲”遷移到視力殘疾人身上來:“寧可死也不愿意盲”、“失明比死亡更可怕”、“一死 百了,失明是活受罪”……加之視力殘疾人生活的艱難、外貌的異常等會讓更多的人對視力殘疾心存恐懼。其實視力殘疾人和普通的人一樣,并不可怕;相反,他們 作為視力有殘疾的人生活在視覺社會里,處處都感到不方便,他們對這個世界也有一中恐懼心理,因此雙方的交流和理解非常重要。
三、迷信
一 提起盲人,有些人馬上還會與“算命”、“報應”等封建迷信聯系起來,覺得盲人神秘的同時也覺得盲人的“可畏”。人們往往迷信盲人的“聰明”、“靈驗”,其 實不然,盲人都是從不同的來者中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加之簡單的心理推導而已。原本我們對其期望值低(小瞧了他們)也是使自己驚訝的另外一個原因。
四、視力殘疾就是看不見
絕大多數普通人一聽說“視力殘疾”馬上就會認為是“眼前漆黑一片”、“暗無天日”……,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視力殘疾包括盲和低視力兩種,低視力有部分視力是不用分說的。即使在“盲”類中,真正“全盲”的也只是極少數,大多數“盲人”都還有一些剩余視力。
五、神秘
一 提到盲人,許多人的第一感覺往往是比較神秘:眼睛看不見,從來不撞到樹上,也不會撞到墻上,他們的耳朵特別“尖”。其實不然,據許多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反 復測試認為:從解剖生理方面來說,盲童的聽覺器官與普通人的并無明顯的器質性變化,所不同的是盲童的聽覺器官被迫獲得了更多的刺激機會,感覺功能得到了強 化。
小編溫馨提示:上述五種就是與盲人相處不應有的心理,遭受了失明的不幸,盲人朋友們的心理會變得脆弱、敏感,如果我們正常人再以上述這樣的心理與他們相處,會讓盲人朋友們更痛苦。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