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心理:什么性格決定自己的際遇?
我們每個人的性格都有不同,可能類似,但不盡相同,在生活中,面對同樣的事情,每個人的做法都不會完全一樣,對于人生的際遇也是一樣的,際遇有時候是因為個人的性格特點決定的?這是為什么呢?一起看下面的文章了解一下吧。
在生活中如果喜歡保持自己的性格,那么,你就無權拒絕你的際遇。假如您懂得感恩,那么生活總是充滿感動;如果您很內向,那么人越多的場合,越是感到落寞;同樣,喜歡抱怨的人,會發(fā)現有無數的事情等著自己去抱怨…徐志摩說,“我們自身就是我們命運的原因”,那么我們是否要改變自己的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際遇。如果你喜歡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無權拒絕你的際遇。”——羅曼·羅蘭
越來越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命運這個詞看似太玄乎,其實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必然,一種在自身個性相對穩(wěn)定、周圍環(huán)境相對固定的前提下,做出某種選擇或經歷某種事件的必然。
如果感恩,那生活就常常充滿驚喜與感動;如果細膩,那么微小的美麗和幸福的發(fā)掘人好像非你莫屬。
如果內向,那么在喧鬧的場合,或許你就注定有種融不進去而不得不與很多寂寞相依為伴的感覺;如果外向,那么在外應酬即使讓你疲憊,依舊是你的選擇甚至謀生手段。
如果猶豫,那承受舉棋不定的折磨或許是你的專利;如果愛抱怨,那你會發(fā)現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越來越多的值得你抱怨的事;如果不夠獨立,那在外一個人生活的時候,難受郁悶就幾乎是必然……
這些個性帶來的結果,其實都是如此理所當然。這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一個道理。縱使是不好的不討人喜歡的結果,也是真實地“應該”存在,因為造成這些結果的源頭,也好不到哪里去。
好東西,我們只需享受不需多言;壞東西,我們常常不明不白地受折磨,需要弄清楚。
我們的悲劇,不在于那些壞結果的本身。而只在于,我們一方面無法改變那些壞結果的源頭,另一方面又對事實上是由自己造成的壞結果的不服氣。一個對世界充滿怨恨的人看到的世界,似乎也是對他充滿不滿。在他怨恨的想法沒有改變前,如果他可以坦然接受這個冷冰冰的世界的事實,其實一切就ok。可是,人都是那么不容易知足的,如果一個人對世界充滿怨恨,往往是不容許這個世界對他有任何不滿的。否則他會更加怨恨,從此開始惡性循環(huán)。
對結果希望完美,人之常情。可是,人之常情不等于事實必然。要做一個完美主義者,可以,前提是你自己也夠完美。否則,一個純粹的完美主義者就是一個可憐的自虐者。這樣的結果其實也不太壞,如果有人喜歡自虐,寬容自虐,這也ok。怕的是,有的人受不了自虐,又想當完美主義者。那痛苦就是你的命運。再邏輯下去,如果你享受這種痛苦,這樣的結果也不見得太差。可是,有幾個人有這種境界的?
換句話說,在一時沒法改變個性中不足一面的時候,如果我們可以對那些不足及其造成的后果有個夠寬容的態(tài)度,其實生活也可以對我們夠寬容。猶豫的人,當又一次面臨舉棋不定的時候,想想,哦,這其實不過是自己的性格而已。多花點時間挑選、決定,那就多花吧,沒什么。這樣自知弱點而對自己夠寬容的生活,不見得太過不下去。暫時無法動搖不足的根源已經夠人發(fā)愁,何必再苛求結果呢?
這種別樣的寬容,同樣適用在對命運的態(tài)度上。命運不是我們要征服、對抗的對象,它其實一直伴我們而行。很欣賞《阿甘正傳》那句臺詞:“他和上帝(命運)和解了”。有人會說,寬容像是一種妥協的姿勢。對,不過也就“像是”而已。寬容如武當太極拳,不像什么金剛拳鐵砂掌那么鐵骨錚錚,講究的是以柔克剛。這里提到的寬容的前提,一是自知,二是面對:自知自己的弱點;面對自己的弱點暫時沒有那么容易克服的事實。試問強頂著個窮架子說自己不向命運“投降”的人,有幾個能真正自知?又有幾個能光明正大地說:我可以面對?寬容不等于怯懦。能自知自己缺點并大膽面對由此而來的結果,這本身不就是一種巨大的勇氣么?須知,先自知,先面對,才可能有改變!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fā)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jié)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yè)、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yè)、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