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生活中說大話者的心理動機有哪些?
在生活中,常常聽到吹牛不上稅的說法,而在我們身邊總是會遇到一些,愛吹牛,愛說大話的朋友,似乎這些朋友一天不講幾次大話,就過不成正常的生活一樣,那么大家是否知道,這類人群為什么總愛說大話嗎?
英國有一項調查顯示,逾八成人承認,每天至少講一次“大話”。究竟吹牛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動機呢?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督導王國榮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提到,愛吹牛有些出于心理原因,有些則是病理表現(xiàn)。
補償自我的需要和降低焦慮的需要是引起吹牛的兩種常見心理原因。“有些人喜歡夸大自己的能力和身份。”王國榮說,一位保險公司的業(yè)務員一開口要么是自己手上有多少大客戶,要么是領導如何器重他,但這些并不屬實。“這是出于心理補償。”王國榮說,“這時吹牛既是為了彌補落差,在心理上達到理想自我的境界,也是出于顯示自我、獲得別人關注的目的。”
而借助大話提高自信、降低內心的恐懼和焦慮的典范,當屬二戰(zhàn)期間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有一次,德國空軍一顆炸彈在他附近爆炸,警衛(wèi)問他為什么不趕快躲開。他說:“希特勒永遠造不出來能將麥克阿瑟炸掉的炸彈。”王國榮指出,這種大話也被稱為“正常的大話”,它能讓人獲得心理博弈優(yōu)勢,在刻意“蔑視”對手的同時,降低了焦慮情緒。
如果說這兩類人都是刻意而為,那么因病理原因而吹牛的人則表現(xiàn)為不自知。“一個男孩逢人就說自己要超過比爾·蓋茨了。”王國榮說,這個孩子后來被確診為輕度躁狂。人患上了輕度躁狂或處于精神分裂癥早期時,大腦中一種叫多巴胺的神經(jīng)遞質處于不正常的活動狀態(tài),讓其變得亢奮、不知疲倦,自我評價過高。“這種不正常很容易識別,如果吹噓得很離譜或完全不符邏輯,就該帶他們去精神科檢查了。”王國榮提醒道。
無論何種原因的吹牛,大多都容易影響心理健康及人際關系。一方面,慣于吹牛讓真實的自我越來越小,虛假的自我越來越大,從而極少關注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因此難以成功。另一方面,吹牛或許可以獲得他人暫時的虛假尊重,但一旦牛皮被戳破,對方就會認為你在愚弄他們,從而失信于人。
改變愛吹牛的習慣需要長期的努力,王國榮建議,愛吹牛的人要從自己擅長的小事做起,認清自我的能力。另外,這些人還可以把自己目前擁有的一切列舉出來,這也有助于他們回歸現(xiàn)實。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xiàn)為沒有事實根據(jù)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jīng)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fā)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jié)心理恐慌”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yè)、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yè)、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