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我們越來越沒安全感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人因為沒有安全感而更加依賴朋友和愛人以及家人,其實我們現在生活水平不斷的提升,收入不斷的提升應該越來越有安全感到底是什么把我們的安全感給偷走了呢?
去餐館吃飯,怕吃到地溝油;出去逛街,怕孩子走丟或被拐走;坐飛機出行,怕晚點或取消航班;認識新朋友,交往中彼此戒備;談戀愛,擔心感情不能長久……現在的人,總是下意識地把“怕”、“擔心”這些詞掛在嘴邊,心里充滿了對明天的不確定甚至恐懼,安全感極度匱乏。
社會變遷是主因
國人之所以普遍缺乏安全感,社會心理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
1.熟人社會逐步瓦解。過去,大家的圈子基本固定,抬頭不見低頭見,甚至半個城區都是熟面孔。如今,異地求學、工作的遷徙潮使原本平靜的熟人社會逐步瓦解,住在同一小區的鄰居都互不相識。陌生,自然難以產生信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調查發現,僅有三成人會相信陌生人,并找到安全感。脫離熟悉的群體后,人們內心惶惶,無所依附,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2.市場經濟增加不確定性。過去,人們吃大鍋飯,盡管收入低,生活質量差,但收入穩定,無需為生活變動而擔心。現在是一個高速發展卻充滿變數的時代,不確定性讓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平添一份恐慌。加上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連一些年輕人都開始擔憂起養老的問題。
3.自媒體傳播引發恐慌。微博、微信的快速傳播,讓受眾每天都會獲取大量信息,尤其負面信息總能抓住大眾的眼球。都市報、互聯網等“傳統”媒體為了打贏輿論戰,總會對一些“新鮮事”添油加醋,四處尋覓。比如大學生跳樓、孩子被拐、司機斗毆等惡性事件,只要曝出一起,接下來的日子里,類似的新聞就會鋪天蓋地襲來,造成處處是苦難的錯覺。
從個人層面來說,6~24個月的嬰幼兒,假如得不到母親的悉心照料、需要得不到滿足、啼哭無法得到回應,很難產生基本的信任感。兒童時期,如果父母經常爭吵、教育方式粗暴,孩子也容易缺乏安全感。被傷害過的人也容易缺乏安全感。比如經歷過失戀的人可能會在下一段戀情中疑神疑鬼;曾經貧窮的人懷有對金錢的匱乏感,進而不擇手段地“撈錢”;總被批評、否定的人對未來充滿不安,害怕生活失控。
安全感是自己給的
缺乏安全感的人就像無本之木,難與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也很難用心生活。他們總覺得必須要做點什么或讓心處在焦慮狀態中,才能應對未知的變化。生活中某些細節能體現出安全感缺失,比如有的人一旦穿沒有口袋的衣服,手就沒地方放,心里沒底;有的人出門或睡覺前要一再檢查門是否鎖好;去飯館或坐公交車會找一個靠里且面向門口的座位;睡覺不抱個東西就不踏實;家里囤放著很多食物或日用品等。
如果存在上述表現,首先要試著承認一個事實:人生本來就不安全。世界上,沒有什么是必須屬于誰的,財富、地位、權勢和情感無一例外。唯一屬于我們的是內心的感知和經驗,也就是說,安全感別人給不了,必須靠自己。居里夫人曾說過:生活中沒什么可怕的事情,只有需要被理解的事情。當你理解并接受不安全,甚至學會和它相處之后,建立起來的安全感才更可靠。
其次,缺乏安全感本身不是壞事。古人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強者會將不安全感作為一種動力,他們覺得自己是富足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萬一不是也無所謂,對得到適可而止,對失去心無畏懼。
最后,專家指出,現在社會中的競爭很激烈,大家常常會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學歷不足而常常感覺到不安和焦慮,在這種心態下無法正確的評價自己就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安全感。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