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心理學史上的著名實驗告訴我們什么
心理學是一門充滿神秘色彩的學科,很多人在生活中碰到的困惑、疑問、糾結、痛苦都可以通過心理學來得到自助解決。當然在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前人已經(jīng)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實驗理論,今天我們就一起過來學習了解下吧。
第一個實驗:期待效應實驗
實驗詳情: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
目的:研究人們是否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參與者:小學學生
地點:加州一所學校
過程:新學期,校長對兩位教師說“根據(jù)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表現(xiàn),你們是本校最好的教師。為了獎勵你們,今年學校特地挑選了一些最聰明的學生給你們教。記住,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同齡的孩子都要高。”校長再三叮嚀:要像平常一樣教他們,不要讓孩子或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
這兩位教師非常高興,更加努力教學了。
我們來看一下結果:一年之后,這兩個班級的學生成績是全校中最優(yōu)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學生的分數(shù)值高出好幾倍。
知道結果后,校長不好意思地告訴這兩位教師真相:他們所教的這些學生智商并不比別的學生高。這兩位教師哪里會料到事情是這樣的,只得慶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隨后,校長又告訴他們另一個真相:他們兩個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師,而是在教師中隨機抽出來的。
正是學校對教師的期待,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才使教師和學生都產(chǎn)生了一種努力改變自我、完善自我的進步動力。這種企盼將美好的愿望變成現(xiàn)實的心理,在心理學上稱為“期待效應”。它表明: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決于周圍的人能不能像對待成功人士那樣愛他、期望他、教育他。
第二個實驗:延時滿足實驗
實驗詳情:20世紀70年代,在Walter Mischel的策劃組織下
目的: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人是否自我控制能力更強
參與者:幼兒園孩子
地點:美國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
過程:實驗人員給每個4歲的孩子一顆好吃的軟糖,并告訴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如果馬上吃掉的話,那么只能吃一顆軟糖;如果等20分鐘后再吃的話,就能吃到兩顆。然后,實驗人員離開,留下孩子和極具誘惑的軟糖。實驗人員通過單面鏡對實驗室中的幼兒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只等了一會兒就不耐煩了,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軟糖,是“不等者”;有些孩子卻很有耐心,還想出各種辦法拖延時間,比如閉上眼睛不看糖、或頭枕雙臂、或自言自語、或唱歌、講故事……成功地轉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順利等待了20分鐘后再吃軟糖,是“延遲者”。
后來,研究人員在參加實驗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對他們的家長及教師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不等者”在個性方面,更多地顯示出孤僻、易固執(zhí)、易受挫、優(yōu)柔寡斷的傾向;“延遲者”較多地成為適應性強、具有冒險精神、受人歡迎、自信、獨立的少年。兩者學業(yè)能力的測試結果也顯示,“延遲者”比“不等者”在數(shù)學和語文成績上平均高出20分。
延遲滿足是個體有效地自我調(diào)節(jié)和成功適應社會行為發(fā)展的重要特征,是指一種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主動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屬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個部分,是心理成熟的表現(xiàn)。
期待效應實驗可以看出,每個人都蘊含無窮的潛力,所以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適當?shù)?ldquo;逼”自己一下,爆發(fā)自己內(nèi)在的潛力,會離成功更近哦。延時滿足實驗告訴人們,從小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自我控制與調(diào)節(jié)能力,長大后會成為適應性強、具有冒險精神的獨立自信青年。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xiàn)為沒有事實根據(jù)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nèi)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jīng)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fā)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jié)心理恐慌”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yè)、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yè)、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