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服別人去看心理醫生
現在的社會壓力在不斷的變大,有很多的的人在社會中都存在很多的心理壓力,遇到了心理壓力怎么辦,怎么樣才能說服一個人去看心理醫生呢。
問:
李老師,有一件事要請你幫忙。我前男友最近可能得了抑郁癥,表現是每天貪睡不起,很少跟人說話,也不愿意出門。據他的室友說他已經有自閉的傾向,無法交流,稍微一說話就情緒暴躁,跟從前的狀態判若兩人。我們過年前分手,加上他最近在找工作也不太順,畢業設計被導師罵,多重打擊之下讓他很崩潰。我們想勸他去看心理醫生,但是他的反應非常極端,室友已經不敢再跟他提了。我跟他分了手,也不方便在刺激他。我跟他媽媽說過,但是因為之前的一些原因,他媽媽對我的印象非常壞,可能也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可是總不能放著他不管啊,這樣下去只會越拖越壞。請問心理學上有沒有什么辦法勸他去看醫生呢?謝謝您百忙之中的時間!不知道能否通過電話向您請教,我可以付費?
答:
很欣賞你的付費意識,但我只為正式的咨詢工作收費,這種交流不在其列。
先普及一個知識。“心理醫生”其實包括兩類:一類是醫院的精神科醫生,一類是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并不算是真的“醫生”。根據我國現行《精神衛生法》的規定,只有醫生才具有對精神障礙的診斷和處方權。所以如果一個人懷疑自己有病,他需要去醫院的精神科掛號。特別是抑郁癥。
一個人身體生了病,頭疼發燒,用不著旁人勸告,他就會主動去醫院掛號,因為他能感到身體不舒服,并且他相信看病會對他有幫助。但是一個人感到自己精神上不舒服——我們假設他是能感知到這一點的,否則,就是一種更加嚴重的情況了——他們可能會覺得,這都是因為自己的軟弱或錯誤導致的。“這事根本不到病的程度。”他們可能會這么去想,“關鍵是我自己要挺住。”
我在給大學生做咨詢的時候,經常會覺得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還沒有完全分開,人們的道德自律有時會強得匪夷所思。我對道德的理解是這樣:我偷了同桌的一塊橡皮,損人利己,這事兒在道德上是一個瑕疵;但是我記不住英語單詞,這只能說明我腦子不好使,跟道德扯不上關系。世界上總有一些人的腦子比另外一些人的腦子好使,我犯不著為這種事感到羞愧或自責。
很多時候,人們就會因為完全可以被體諒的事情而責備自己:上課聽不懂,學習成績不好,沒工作,買不起房,包括抑郁……都好像是自己做錯了某些事。就只好拼命給自己施壓:“加油!”“改進!”“不許再錯!”怎么比方這種情形呢?就好像一個女孩子受了騷擾,她還要為“衣著暴露”承擔罪責一樣。
自律不是天生的,而是人際互動的產物。一個人越覺得自己被他人所接受,他也就越能接受自己。反之,受夠了排擠,輕視,否定,他就很容易這么去想:“我必須爭氣一點,別人才會喜歡”。這時候,他就會對自己很苛刻。
你很關心你的前男友,以至于愿意付費求一個辦法,讓他承認他需要看心理醫生。不知道你和他分手后的關系究竟是怎樣?如果不愿意再有更多接觸,只是出于道義,不得不安排善后,其實也不必勉強自己。——這事兒,你對自己也要多一點體諒。但如果仍然是朋友,真正出于關心,那么不妨這么想一想:你一個朋友失戀了,學業和就業又面臨著很大的挫折,作為朋友你會怎樣?
“心理醫生”有時就像是一個收容所。當我們覺得一個人給我們帶來麻煩的時候,我們不會說:“最好離我遠一點!”——我們的良知不允許我們這么直接,但我們可以說:“你最好去看看心理醫生”。但是我們真實的態度,是跟對方站在一起,還是分處河岸的兩邊(我們是正常人,你是病人),對方是能感覺到的。這位男士最近一段已經被否定得很慘了,在他心里,不知道正用怎樣苛刻的態度自我折磨,這時候,怎么還能心安理得地貼上一張“病人”的標簽呢?
回應你的問題:一個人如果無法體諒自己的病,外人將永遠不能“說服”他。而要讓一個人愿意體諒自己,至少有人要讓他覺得,這么做是安全的。
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如果我們想要說服身邊的人,讓他們可以去看心理醫生的話,這些事情還是需要去注意的,不去看看心里醫生的話,我們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